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略无

沿溯阻绝          

绝壁十许丈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甲】文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乙】文写“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其目的是;这种写法属于的写作手法?
(4)、【甲】段中有“高猿长啸”,【乙】段中有“猿鸣至清”,两文段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何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阅读《湖心亭看雪》和《金山夜戏》,完成下列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金山夜戏

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 , 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 , 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⑤[傒xī]奴仆。⑥[韩蕲王]南宋名将。⑦[喧阗tián]哄闹声。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子辞千金

①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 请以奉宾客。晏于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 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 , 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 , 一豆之食 , 足于中,免矣。”

②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 , 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于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③请以奉宾客:让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奉,供养。④振:通“赈”,救济。⑤是臣代君民也:这就是巨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君民,为人民之君,统治人民。⑥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物,指敛财。筐和箧都是竹器。⑦十总之布:一种质地较粗的布。总,八十根丝为一总。⑧一豆之食:一样食物。豆,古代一种食器。⑨昔吾先君柜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封赏给管仲。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杜,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书社登记人册的人口和土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