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永兴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子辞千金

①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 请以奉宾客。晏于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 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 , 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 , 一豆之食 , 足于中,免矣。”

②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 , 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于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③请以奉宾客:让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奉,供养。④振:通“赈”,救济。⑤是臣代君民也:这就是巨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君民,为人民之君,统治人民。⑥筐箧之藏:用筐箧收藏财物,指敛财。筐和箧都是竹器。⑦十总之布:一种质地较粗的布。总,八十根丝为一总。⑧一豆之食:一样食物。豆,古代一种食器。⑨昔吾先君柜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封赏给管仲。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杜,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书社登记人册的人口和土地。

(1)、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晏子食(正在) B、再拜而辞曰(拜两次) C、取于君(前进) D、振百姓(用来)
(2)、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    )
A、分食之/之不以其道 B、使吏千金与市租/乃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寡人不/孰为汝多 D、忠臣不也/父母之爱子,则之计深远
(3)、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4)、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派的使臣来到晏子家时,晏子正在吃饭,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两人都没吃饱。 B、晏子家里很穷,齐景公派人送去千金.但晏子没接受。 C、晏子认为任何事物,只要是内心满足,就可以免于忧患。 D、管仲当初接受齐桓公的赐封完全是一个错误,所以晏子不敢效仿。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 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 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 , 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邠城守。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 , 以树其德业哉?”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心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