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后面问题。

萤火虫

泰戈尔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怎样理解“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的含义?
(2)、萤火虫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使

      ①小时候,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②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利娅小姐。玛利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飞吻、望空中扔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

      ③玛利娅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囔:“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无聊,于是我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利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利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

      ④玛利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利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有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⑤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玛利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说过哪怕一点点的好处,甚至我自己都认为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

      ⑥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当我正要把粉笔递给玛利娅小姐时,我发现我的手指缝里存满了污垢,衬衣袖口开了线,裤腿上溅满了泥点,更糟糕的是我五个脚趾全从破了的鞋子里露出了头。我很不好意思,可玛利娅小姐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她接粉笔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天使般的微笑,那微笑是一朵百合花淡雅而美丽。玛利娅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⑦从此,我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因为我知道天使正在注视着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看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汉语的魅力从何而来

①近段时间,“人生,易如反掌”这句台词,在网络上热度颇高。耳熟能详的话,为何能拨动网友心弦?原来,这句外文电视剧的台词,本可直译为“人生超简单的”,翻译却用心地配合剧中角色摊开手掌的动作,将其意译为“人生,易如反掌”,使表达更加贴切生动。

②两句台词,含义相同,韵味却不同。像这样的点睛之笔,在翻译中并不少见。有一首英文诗直译是“我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三样东西,太阳、月亮和你。太阳代表早晨,月亮代表晚上,你代表永恒”。在译者的“妙笔生花”下,被意译为“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不仅表达更简练,而且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常用而不觉的汉语韵味,让人深深折服。

③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追求信、达、雅,简单来说,就是准确、通顺、优美。比如,电影《魂断蓝桥》的原名,直译过来是《滑铁卢桥》。译为《魂断蓝桥》,不仅凸显了电影主题,烘托了哀伤氛围,更为其增添了文化底蕴。因为“蓝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爱情。在唐代小说《传奇·裴航》里,男女主人公正是在蓝桥邂逅,苏轼词句“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又为“蓝桥”赋予了求而不得之感。而这些元素,构成我们理解“蓝桥”的背景知识,成就了这一经典译名。从这个角度也能理解,为何说汉语文化是“高语境”文化。

④汉语博大精深,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说到江南,浮现在眼前的,大概率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长江以南,而是烟雨朦胧、小桥流水;说到塞北,很难不想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望月是思乡、折柳是送别、红豆即相思……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5000多年中华文明,为汉语注入了丰富内涵。有人说,汉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的确,提笔挥墨,一笔一画之间,写就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深厚的文化积淀。

⑤在发展流变中,汉语的表达效率不断提升。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短句,省去了一切连接、修饰,全由名词并列而成。高度凝练的表达下,九种景物看似独立存在,实则互相照应、有机相融,构建出一幅萧瑟秋景,游子离家、悲秋之情溢于言表。光是简练还远远不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还追求平仄、对仗和押韵的音律之美,善用比喻、比拟、用典等修辞手法,让有限的文字言短而意长、辞约而旨丰。将丰富的意涵浓缩于只言片语之中,让汉语整体呈现出诗性之美,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适合写诗的语言之一,可谓得之。

⑥语言的使用场景、人们的表达习惯总是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当前,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汉语词汇不断迭代更新。比如,“点赞”“二维码”等词语由互联网发展衍生而来,已被收录进《新华词典》;一些传播范围较广的日常用语,如“网红”“脑洞”等也被增补到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乏有人担忧汉语的生态受到影响,然而,语言的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正是在这样的与时俱进中,汉语的实用性得到强化,适用的场景更加广泛,古老的汉语得以始终保持年轻态。

⑦“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绵延不息的汉语,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跨越时间,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实现情感共鸣;让华夏儿女即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彼此感同身受。当更多人由衷地感叹汉语的魅力,汉语延续发展就有了更深厚的土壤,文化认同也就有了更牢固的纽带。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小人物的快乐

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写过《田家四时苦乐歌》,其中对“乐”有着这样的理解;“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他认为,农家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随意剪摘满园带露的春韭;家中腊月酿的酒还有半瓶,寻思哪天请乡人同饮。在傍晚,看小孩子在田垄摘瓜,洒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渐渐走远;在池塘边洗足,一边洗,一边看远处落日余晖,在霞光映照下发一会儿呆……

      ②日常生活里,对小人物而言,善于寻找、发现,并享受这份快乐,美妙就在身边。

      ③快乐有时像一阵风,呼啦呼啦地吹过树林,树干和枝丫不以为然,叶子却很满足。

      ④我的邻居张二爹,以蹬三轮车拉客为生,他最大的逍遥与惬意,是躺在一棵银杏树下睡觉。张二爹拉一个客人,推车、上车、起步、用力,四个连贯动作,像文人的某篇文章,起、承、转、合。在生意清淡的情况下,他会把车停到一棵400岁的银杏树下,半倚半躺在三轮车上,在树荫下睡觉。偶尔,会有一片幸运的叶子落到他的头上,或者一只红蚂蚁,从树上掉到他的身上。小蚂蚁惊魂未定,在张二爹的旧衣裳上奔跑,从他的后领爬到帽顶,他睡意正浓,浑然不知。

      ⑤小人物的快乐,是随遇而安,在奔波忙碌之后,支配属于自己的一点点闲暇时间。

      ⑥朋友大李,经常上夜班,属于那种别人睡觉他上班,别人上班他睡觉的夜猫子。大李说,下夜班回到家,已是凌晨两三点,自己睡意全无,就在台灯下画画。有时候,不画画,他就一个人蹑手蹑脚站在阳台上听虫叫。“晨光熹微时,天空泛着鱼肚白,有时是蛋青色,你不知道,秋天的虫鸣有多美妙!”大李咧着嘴笑。

      ⑦中年农民王小米,平时爱捣鼓一些小玩意儿,用废旧铁皮、钢材,做了一台迷你蒸汽小火车。开学第一课,王小米被小学校长请去,在操场上铺了30米的铁轨,他为小火车添水加煤,点火生炉子。蒸汽小火车发动起来,“噗噗”地冒着白烟,载着十六七个孩子,哐当哐当地奔跑。那天,王小米坐在最前面的驾驶位置,开着小火车在校园兜风,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不停地挥着小手,学大人的模样在站台送别,那面插在车头的小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王小米眼睛眯成一条缝,开心得像个孩子。

      ⑧人间的风景并不只是繁华。喧闹中,还有“小人物”快乐的憨笑、歌吟。快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带给你内心的愉悦、满足和轻盈 , 像鼓荡的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