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要和国旗合个影

宝贝外甥孙可可和外甥孙女以以来北京,我问他们最想去哪里玩,可可说,去天安门。他说,我在电话里总说,来北京要带他去天安门。那里可以看升旗,还可以登天安门城楼。哦,确实如此。

我们一到天安门广场,他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广场已被装点得有如一个盛大的花园。四周花圃环绕,圆形的花柱、球形的花坛错落有致地伫立其间,游人绰辞,争相在花海中拍照。以以跳起了随心而起的舞蹈。跳完,她摆着姿势让我们给她照相。可可拿过我的手机,乐哈哈地为妹妹拍照。

那一瞬间,我忽然忆起了10年前在广场上给人拍照的一幕。那是一个深秋的早展。为了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会”,我7点就到了天安门广场。让我惊讶的是,天安门广场上方的天空,与我以往看到的天空极不一样——居然透着许多的蓝,因为蓝,显得清激无尘。清晨的广场,游人却已经不少了。广场中心的红旗高高地飘扬着,护卫它的哨兵在晨寒中岿然不动,表情刚强坚毅。三三两两的风筝飞上天,在广场上空漫天飞舞。有位戴着二杠四星肩章的女大校让我为她拍照,并强调说要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和广场上空迎风招展的国旗拍进去。我按她的要求调整角度,连拍了几张照片。

女大校、飘动的红旗、天安门城楼和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构成的画面,一下子刻进了我的脑海。

可可和以以的笑声让我回过神来“宝贝们,我们和国旗合影去!”

“嗯,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嘛!你看它红红的、飘动着,是不是很好看?”可可收住手,凝神看国旗:“那么高,怎么照得下?”“照得下。我们不仅要照国旗,还要把对面的城楼照下来,把那些花树也照下”我说。

“好呀好呀!我要和国旗照相”以以欢喜。我们正在找角度照相,可可眼尖:“解放军叔叔!”抬眼一看,只见国旗护卫队战士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金水桥那边走来,走向广场国旗哨。

哦,是降旗时刻到了“那是国旗护卫队的叔叔。他们就是专门守卫国旗的”我说。一转眼,国旗护卫队已到了国旗哨。降旗、甩旗、解旗、收旗,护旗手帅气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降旗仪式结束,护卫队又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国旗回天安门城楼里去。此时,太阳归落,天安门宛虹闪亮,一片辉煌。

“嗯,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人是吧,所以我们要和国旗合影。但是现在旗降下来了,我们没有办法照相了吧,"可可说,“当然有办法,你真想和国旗照相?”我问。

“嗯!”可可点头“我也想”以以一直很用心地听我和可可说话,这时兴奋地拉扯了我一下。

“好。那我们明天来看升旗好不好?升旗的时候,还有仪仗队,还会奏国歌呢,比刚才还要好看。看完升旗,我们就可以和国旗照相了”

“好啊!”

“那我们凌晨3点就要起床,4点半前要赶到这里来,还要排很久的队,很辛苦哦,你们会不会又变卦?”

“不会!”小兄妹俩齐声响亮地喊了一声。

热泪一下子涌上我的眼眶,我躬身张开手臂把他们揽入怀中,在他们的额上亲了又亲。我知道这一刻,我已把一颗爱的种子植入两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颗大爱的种子。

(1)、阅读全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将相关的情节补充完整。

广场看美景——①——②——约定明天看升旗并与国旗合影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说说其好处。
(3)、文中插叙了“‘我’10年前在广场上给人拍照的一幕",有何作用?
(4)、在文中结尾部分,作者说:“热泪一下子涌上我的眼眶,我躬身张开手臂把他们揽入怀中,在他们的额上亲了又亲”请说说“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举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
         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不时就会看到诸多“富二代”的是是非非。“富二代”也逐渐成为人们诟病的“反面教材”。最近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又再次将“富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看到镜头中被打者满脸的鲜血时,我不敢相信打人者竟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孩子。震惊之余,我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②中国有句古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中国父母早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教育孩子则成了个难题。“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曾一度成为许多父母奉行的教育经典。今天,当我们再度重温“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时,却尴尬地发现它竟成为了当下部分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③当今的“富门寒教”让人震惊,更让人寒心。飞驰的车轮碾过两个年轻的生命,肇事者李启铭却大声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疯狂的赛车终结了一个青年的人生,“飙车手”胡斌却冷漠地与朋友谈笑风生;挥舞的拳头肆虐地砸向他人,打人者李天一却大喊“谁敢打110?”富门之子践踏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们背后不停道歉的父亲们却让人痛心。面对受害者,父亲李刚几度哽咽地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父亲李双江也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教育好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仔细听听这些家长的道歉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严重失衡——“富”于物质却“寒”于教育。一个是公安局长,一个是歌唱大家,他们自身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是能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我想都不是,是他们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的教育却太少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关爱而非随手可得的物质。这样的“富门寒教”不可取。 
        ④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
        ⑤今天的“寒门富教”让人感动,更让人痛心。“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国无数寒门家长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给孩子挣得学费,家长们背井离乡去做“农民工”。孩子们留守在家中,努力地用他们试卷上的分数点燃着父母的希望。到了暑假,这些留守儿童背上书包象成群的候鸟飞向父母的怀抱。很快,他们出现在父母的工地上,学着垒起砖瓦;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菜摊前,学着斤斤计较;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车间里,学着闹中取静。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艰难生活投去许多同情的目光,可谁又能真正明白他们笑脸下的快乐与满足呢?寒于物,却富于心。寒门家长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子女,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为这样的“寒门富教”而感动,但也为无数寒门学子而痛心。还记得温总理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在残酷的教育竞争中,无数寒门学子背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⑥富门“寒教”让孩子如“脱缰”的野马,释放着青春的个性一路狂奔;寒门“富教”让孩子如“带枷”的耕牛,负载着沉重的希望默默前行。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教育无关乎穷与富,无论是“寒门”还是“富门”,我们都应做到“富”教。父母要用关爱为孩子开辟出教育的沃土,社会要用公平为孩子浇灌出教育的花朵。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张志公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对,不是这样。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的医学家;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你看过电影《李时珍》、话剧《伽利略传》吗?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对科学一窍不通,这些电影、话剧能够编得好、演得好吗?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有所谓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不学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学习也是一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