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
         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不时就会看到诸多“富二代”的是是非非。“富二代”也逐渐成为人们诟病的“反面教材”。最近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又再次将“富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看到镜头中被打者满脸的鲜血时,我不敢相信打人者竟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孩子。震惊之余,我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②中国有句古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中国父母早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教育孩子则成了个难题。“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曾一度成为许多父母奉行的教育经典。今天,当我们再度重温“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时,却尴尬地发现它竟成为了当下部分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③当今的“富门寒教”让人震惊,更让人寒心。飞驰的车轮碾过两个年轻的生命,肇事者李启铭却大声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疯狂的赛车终结了一个青年的人生,“飙车手”胡斌却冷漠地与朋友谈笑风生;挥舞的拳头肆虐地砸向他人,打人者李天一却大喊“谁敢打110?”富门之子践踏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们背后不停道歉的父亲们却让人痛心。面对受害者,父亲李刚几度哽咽地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父亲李双江也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教育好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仔细听听这些家长的道歉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严重失衡——“富”于物质却“寒”于教育。一个是公安局长,一个是歌唱大家,他们自身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是能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我想都不是,是他们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的教育却太少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关爱而非随手可得的物质。这样的“富门寒教”不可取。 
        ④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
        ⑤今天的“寒门富教”让人感动,更让人痛心。“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国无数寒门家长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给孩子挣得学费,家长们背井离乡去做“农民工”。孩子们留守在家中,努力地用他们试卷上的分数点燃着父母的希望。到了暑假,这些留守儿童背上书包象成群的候鸟飞向父母的怀抱。很快,他们出现在父母的工地上,学着垒起砖瓦;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菜摊前,学着斤斤计较;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车间里,学着闹中取静。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艰难生活投去许多同情的目光,可谁又能真正明白他们笑脸下的快乐与满足呢?寒于物,却富于心。寒门家长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子女,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为这样的“寒门富教”而感动,但也为无数寒门学子而痛心。还记得温总理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在残酷的教育竞争中,无数寒门学子背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⑥富门“寒教”让孩子如“脱缰”的野马,释放着青春的个性一路狂奔;寒门“富教”让孩子如“带枷”的耕牛,负载着沉重的希望默默前行。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教育无关乎穷与富,无论是“寒门”还是“富门”,我们都应做到“富”教。父母要用关爱为孩子开辟出教育的沃土,社会要用公平为孩子浇灌出教育的花朵。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在文中的含义。

(3)、本文以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开篇,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请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评价比尔·盖茨的做法。
【链接材料】据报道,微软创始人、董事长比尔·盖茨曾公开宣布,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数捐给其名下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题目。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阅读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冬眠的奥秘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 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去的东栅

张会芬

    ①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②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

    ③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

    ④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⑤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⑥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河边也消失了浣衣的女子和玩耍的小孩,而那河水,已由澄碧变成黯深的绿。踩在东栅的小街上,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有导游说,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⑦梦中的故乡没有了。乌镇这位江南静女,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已变得面色黯淡,妆容不整,她似乎也逃不出周庄的宿命。在人们从文化遗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慢慢消逝。

    ⑧再见了,我的东栅!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选自《短篇原创文学·散文精选》,有删改)

阅读《山里的春天》,完成小题

山里的春天

①又是一年春天,我登上山巅。此时山外小草成片成片地绿了,山里却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山外桃花开得如粉红色的云霞一般,山里的桃花却刚有孕育花蕾的心情。这让我不禁想起,当兵第一年的那个春天,想起弹药库站哨的刘老兵。

②那时,刘老兵在哨所的威信很高,而且爱管闲事。来哨所不久,我就让他“收拾”了一回。那次午饭后我去接哨,见路上没有人,便走得有些随意,不料偏偏被刘老兵看见了。他板着脸对我说:“你走得松松垮垮的,这哪是去站哨的样子啊。精气神不足,站哨时咋能确保全神贯注呢?”没办法,我只得挺胸抬头、目光炯炯地重新走了一遍。谁知刘老兵折腾我这回后,还不善罢甘休,没事时就让我练养成。

③一天,我正在看书,刘老兵走过来看着我说:“你是不是想考军校?”这句话像一只大手将我的心脏猛地攥了一下,我吞吞吐吐地说:“是,我差几分没有考上大学,想着……”刘老兵喜滋滋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好你。”

④一连几天,刘老兵带着我训练。训练强度之大,练得我双腿跟木棍子似的。我的业余时间就这样被刘老兵给“侵占”了。那天,我心里产生了抵触情绪,刘老兵咋这么缠人呀?我想彻底断了他继续折腾我的念头,就不管不顾地说道:“刘老兵,你的军事素质是公认的,怎么没成为干部呢?”这话刚说出口,我就后悔了。刘老兵的脸气得发青,什么也没说,噔噔噔地走了。刘老兵不再纠缠我,我也终于可以自由支配业余时间了,但我却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⑤我多次想向刘老兵道歉,可嘴像是被缝上了似的,就是没能张开。于是一天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我来到班长跟前,红着脸把自己伤害刘老兵的过程跟他全都说了出来。

⑥“你呀,真是不识好歹,枉费了他一片苦心。”班长重重地看了我一眼,“他是我们的老班长,自入伍后训练成绩一直是领跑者,可就是因为文化底子薄,他才没能考上军校。不过,他想考军校,可不是为了当干部,而是想学更多的知识为部队、为国家做更多的事……”好一阵沉默后,班长又继续说道:“后来啊,他就一直留在了这里。你刚来这里没几天,他就对我说:‘这个新战士只差几分就考上大学了,考军校准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他的军事素质欠火候,我给他当教练吧。’就这样,他开始方方面面严格约束你!”

⑦突然,刘老兵出现在我们旁边,这让我的脸更红了。

⑧“山里春天的夜晚气味真好闻啊!”班长边说边嘶嘶地嗅着空气。

⑨这些天由于我心不在焉,根本没有感觉到天气的变化,经班长这么一说,我也用力地嗅了嗅空气,我闻到了泥土芬芳的气息。

⑩“山南坡的春花开得到处都是,香味扑鼻。”刘老兵说道。

⑪“明天倒出空来,我一定去看看。”我赶忙说道。

⑫“我们一起去!”刘老兵看着我说。

⑬当兵第一年的这个春天,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⑭第二年的春天,我离开哨所到补习班里学习。送我走时,刘老兵笑逐颜开地对我说:“你没有让我失望,我很高兴。”

⑮我的眼睛潮湿了:“老班长,今后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⑯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军事指挥院校。由于刘老兵帮助我打下了坚实的底子,在上学期间,我的军事素质一直让我引以为豪。

⑰这些年,我一直与刘老兵保持着联系,刘老兵始终坚守在哨所。

⑱我也在自己走过的部队里,发现有不少像刘老兵那样默默无闻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兵魂,是巍巍长城上最坚实的砖。

(取材于韩光《山里的春天》)

任务一:班级组织“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千里江山图(节选)

孙甘露

这房间本就没有窗,外面那扇窗也被封了一大半,再加上关着门,审讯室里一片昏暗。有人打开桌上的灯,这是特制的审讯室聚光灯,人家发明这种灯,原本是打算在舞台上用的,却让他们用到这里。这灯亮得吓人,卫达夫被它一照,眼睛顿时一阵刺痛,灯光聚拢在一起,光圈笼在他身上,这下他觉得周围更加黑暗了,隐约看见桌边有两团黑影,前面那个他勉强辨认出来,是侦缉队游队长,坐在侧后方那个人,就完全面目不清了。

房间里面沉默了很久,间或外面有几声火车进出站的汽笛声,可是传到这个四处密封的房间,声音也似乎隔得很远。火车过去后,房间变得更是死寂一片。卫达夫竭力让眼睛避开直射的灯光,但灯光好像可以从任何角度笼罩住他,怎么转头也让不开。他被照得浑身发热、冒汗,头开始疼痛。光线突然好像变成一种巨大的声音,在他的耳朵里隆隆作响。

“知道为什么把你抓进来吗?”游天啸毫无新意地开了口,声音也很遥远,像是从水下听见水面上有人在说话。卫达夫突然微笑起来,举起两只摊开的手,手腕对着手腕转动了一下,嘴里说一声,卡!

游天啸愣住了。只听卫达夫接着说:“这段话太没有新意了,游队长重新来一个。每次你们都会问人家,你知道为什么把你抓进来?你抓人家进来,你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吗?

游天啸不怒反笑,侧头对坐在他背后的阴影说:“这个卫达夫,别看他平时黏糊糊软塌塌,关键时候还有点青皮光的劲头。”

阴影似乎轻微晃动了一下,但没有说话。

“上一次四马路菜场开会,你也去了。你跑得快,没有抓住你。”

“什么菜场?开什么会?你怎么知道我也去了?”

“这几天你去哪儿了,怎么又不回家了?”游天啸又问。

“你又不是我老婆,我不回家关你什么事。”

这下连阴影都失声笑了一下,但旋即停止,倒像是清了清嗓子。

“你没有老婆孩子,这倒是你的优势。”游天啸认为自己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停顿了片刻,又接着说,“不过连老婆孩子都没有,你做人也失败得很。”

卫达夫并不接话,似乎在想着什么心事。游天啸以为自己这句话说对了地方,连忙乘胜追击:“你那些同伙,包括陈千里,也让我们全都请到这里来了。这里房间很多,他们正在旁边审着呢。”

卫达夫心里一惊,旋即知道那是对方诓骗他,他没有作声。法华镇一带也是越界筑路之地,治安分别归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方警察管辖。他们隐蔽得很好,搜捕并不容易,如果用密捕和绑架的办法,却又并不知道他们躲在哪一幢房子里。

“说说看,你的同志们最近都在忙什么呢?”

我天天陪人看房子,你说的同志是谁我不认识。再说,你想知道别人在忙什么,你要问他们自己呀。”

“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游天啸突然提高声音,“你跟我们唱滑稽,想死得快点?”

卫达夫又不说话了。

“把陈千里交给我们,你想要什么我们都可以满足你。”

“我不认识那个人,再说出卖别人的事情,卫达夫也做不来。”

“你还蛮讲义气。很好,国民党也喜欢讲义气的人。说说看,你可以把什么交给我们,换你自己一条命?”

卫达夫想了一会儿,说:“要不我给你打个欠条,你放我出去,等我哪天卖房子发财了,我送你一万大洋?我卫达夫说话算话,一定不会赖掉这笔人情账。”

为了让卫达夫学会好好说话,游天啸叫来几个壮汉,把他拉到另一个房间。卫达夫的头又被蒙住了,这一回用了黑布棉套。因为要在心理上对卫达夫造成足够大的压力,准备工作做得十分缓慢。棉套从上往下罩住他的头以后,用绳子在底下收紧,再把他的手脚都绑住,头朝下倒吊了起来。

尽管蒙着头,卫达夫仍然意识到自己被吊得很高。他们开始用一种稳定的节奏拍打他的头部,拍打得并不很重,但是频率很快,他的头像拳击沙袋那样左右晃动。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脑袋像要炸裂开来那么疼痛。拍打的声音越来越响,甚至连耳廊与棉套摩擦的声音也变得刺耳难忍。

他失去了时间感,觉得这个过程无休无止,甚至可能永远也不会结束。

过了很久,有人隔着棉套问他愿不愿意好好回答问题。他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哪怕轻轻动一下脑袋。于是特务们开始对他的各处关节下手。他的臂肘和膝盖关节被人朝反方向使劲推。把他拉直按在地上,脸贴着地面,从后面向前拉他的手臂,他的肩关节咯吱作响,似乎正在慢慢断裂

[注]《千里江山图》是孙甘露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33年设于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特别行动小组在实施“千里江山图计划”时克服各种困难危险,勇敢完成任务的故事。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知足 知不足 不知足

寒山石

①人生当有“三足”意识:名利面前要知足 , 修身养德要知不足 , 立业做事要不知足三足一同发力,才能行稳致远。

②名利面前,知足者常乐。知足是幸福之本。一个懂得知足、能够知足的人,心中定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知足是高洁之基。“知足常足,终身不辱。”若是一味追求名利,就难免陷身泥潭而污染了品性,丧失了人格。知足是养生之道。“仁可长寿,德可延年。”懂得知足,自然心中常乐,有益健康长寿:相反,欲望过多,不仅易身败名裂,也易伤身劳神、心力交瘁。

③修身养德,知不足者常醒。知不足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审视,更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完善。为人当知“短”。短者,短板也。    A    唯有明己之所短,知道自己的软肋是什么,才能避短扬长、补短为长,更好地完善自己。为人当知“过”。过者,过错也。“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做到有错即改,才能不断进步。为人当知“距”。距者,差距也。强化“差距意识”,学会找准差距、正视差距、补齐差距。为人当知“偶”。偶者,局限也。    B    为人当知“陋”。陋者,浅陋也。所谓“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切不可浅尝辄止,虚有其名。

④立业做事,不知足者常进。不知足,则有奋发之心。“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面对人生之路上的重峦叠嶂,当心怀凌云壮志,做到“猛志固常在”“坚志而勇为”。不知足,则有进取之姿。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思想状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不知足,则有突破之举。对事业不知足,就是要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勇于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善于独辟蹊径、寻求突破。不知足,则有超越之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要把“不停步、再出发”作为一种人生常态,保持“空杯心态”,凡事善于“归零”,不断创造超越的人生。

知足,是幸福者安乐生活的压舱石;知不足,是自省者砥砺品性的磨刀石;不知足,是成功者不断进步的铺路石。面对名利,要有知足的涵养和静气,在知足中享受安乐、感受幸福:面对缺点,要有知不足的清醒和勇气,在知不足中行有方向、赶有目标;面对成绩,要有不知足的品格和志气,在不知足中激发动力、再创佳绩。

(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