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南充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举一反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6日,(江西)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1919年5月上海《民国日报》对江西学生运动的相关报道

材料二 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是非颠倒、民族蒙耻之际,中华民族积蓄已久的爱国激情猛烈地迸发出来。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危亡之际,近代青年用行动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民族苦难,青年探索】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1927年

周恩来

南昌

29岁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请写出⑤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五四运动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与五四运动的性质,写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并对材料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民族危亡,青春战歌】

材料三   

(3)由《国民革命歌》歌词指出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发出此呼喊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