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危亡之际,近代青年用行动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民族苦难,青年探索】
材料一
序号 | 时间 | 人物 | 地点 | 年龄 |
① | 1894年 | 孙中山 | 檀香山 | 28岁 |
② | 1898年 | 梁启超 | 北京 | 25岁 |
③ | 1915年 | 陈独秀 | 上海 | 36岁 |
④ | 1919年 | 李大钊 | 北京 | 30岁 |
⑤ | 1927年 | 周恩来 | 南昌 | 29岁 |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请写出⑤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五四运动 |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与五四运动的性质,写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并对材料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民族危亡,青春战歌】
材料三
(3)由《国民革命歌》歌词指出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发出此呼喊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现场)
(觉醒)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 1920年9月前(篇) | 1920年9月后(篇) |
思想(启蒙) | 65 | 2 |
文学 | 39 | 10 |
新诗 | 140 | 101 |
小说 | 34 | 15 |
科学社会主义 | 1 | 79 |
俄国研究 | 4 | 41 |
国民革命 | 0 | 113 |
世界革命 | 0 | 20 |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弘扬)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动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开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