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昆山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性调研试卷

阅读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艳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无所事事的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早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捡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行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男同学又陷人巨大的迷茫;精神萎靡。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并且趁机偷瞄女同学。

⑥那天早上,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阵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地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要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 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地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曾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看近视了,镜片还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却找不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年老时清醒,却失去了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当下自己该想该做什么事了,你们就长大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齐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做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老师的表现

“我们”的心理或表现

踢第一个足球

行色恹恹

踢第二个足球

正色警告

声明罚跑圈

无法接受

晨操风波

醒悟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借用“早球”“中场休息”等足球术语,运用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形象描摹了一群执着于足球的男生形象。 B、第二个足球被没收后,“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表明了“我们”痴迷足球的理由是“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 C、第⑥段“我有点开心,又有点难过“中,“开心”指网球游戏带来了快乐,“难过”指这样开心的时刻太少,爱玩的天性得不到充分释放。 D、文的主要人物是班主任,正由于班主任三次没收足球,罚跑圈,细心教育,学生才放弃足球,走出迷茫。 E、本文从学生的视角构思,虽只叙述了“痴迷足球”的小故事,却引出了“走出青春迷茫”的大话题。
(4)、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完成下面的题目上。

①产生“青春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法谈自己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界中的猎手

    ①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天经地义的,若是一株植物吃掉了一只老鼠,可就稀奇了。然而,自然界中真有一些植物能够挑战动物,数量还不少。目前发现的能够捕食动物的植物就有近千种,除大名鼎鼎的猪笼草外,还有捕蝇草、瓶子草等。不过,这些植物一般只捕食苍蝇、蚂蚁之类的小昆虫,所以它们都被称为食虫植物。---猪笼草

    ②食虫植物生活地区的土壤十分贫瘠,如果同普通植物一样,仅仅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氮、磷元素,就可能营养不良。这就迫使它们进化出了极富创意的生存策略,借助独一无二的捕虫本领开洋荤、打牙祭,以补充生存所必需的营养。

    ③但植物要战胜比它们敏捷得多的动物谈何容易,所以以静制动的最佳策略之一就是设置陷阱。几乎所有的食虫植物都是用叶来设置陷阱的,由叶变态而成的陷阱非常精巧。猪笼草捕捉昆虫的器官是捕虫笼,也叫捕虫瓶、捕虫囊,像吊篮一样的笼子摇曳于纤长的茎秆之上,其设计之奇妙、造型之优美在植物界中绝无仅有。

    ④形成猪笼草捕虫瓶的叶,分叶柄、叶片和卷须三部分。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下半部稍膨大,瓶口上有盖子,就形成了捕虫瓶。里面有半瓶左右的液体,类似胃液,酸性很强而且含有消化酶。那么猪笼草是如何诱使小动物中招的呢?

    ⑤以前,人们认为猪笼草靠瓶口上艳丽的色彩和瓶盖上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然后趁机杀死并消化掉它们。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其一,猪笼草的瓶盖并不能通过敏捷的闭合来捕捉猎物。其二,瓶盖上的确有蜜汁,但蜜汁的分布不限于瓶盖,瓶口上也有分布。而且,尽管地上的昆虫离瓶口很远,猪笼草也有办法把哪里有最多最甜的蜜汁的秘密悄悄地告诉它们。猪笼草从茎秆开始就分泌少量蜜滴,一直断断续续地延伸到捕虫瓶,贪吃的小昆虫只要吃了第一滴蜜,就会随着那诱人的味道一步一步追踪到蜜汁最多的捕虫瓶的瓶口,最后自投罗网。

    ⑥瓶口有一层十分光滑的蜡质,沉醉于蜜汁的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瓶内。它们挣扎着想要爬出来,但瓶子的内壁有浓密的倒刺,顺着这些刺落下去时畅通无阻,而要逆着这些刺爬上来却比登天还难。对于善于飞行的昆虫来说,黏稠的蜜汁和消化液会让翅膀难以展开。此外,由于瓶盖阻挡了上部射入的光线,且有些猪笼草的瓶身上还有一些明亮的白斑,这就迷惑了落入瓶中的飞虫。它们误以为白斑就是瓶口,不断地尝试从那里飞走,直到最终筋疲力尽地落入消化液中。

    ⑦当然,也有昆虫深知安全第一的道理,例如聪明的蓝翅黄蜂,它们在瓶口舔食美味时非常谨慎,用几条长腿紧紧抓住捕虫瓶的外侧,看起来好像万无一失。可是,当它们酒足饭饱准备离开时,忽然如同醉了一般,一头扎进捕虫瓶中。原来,在猪笼草的蜜汁中,含有麻醉剂。猪笼草进化出如此完美的诱捕机制,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⑧猪笼草就是凭着这样的生存智慧冲破土壤的束缚,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当我们领悟了猪笼草的生存策略和智慧以后,我们就会对其肃然起敬,就不会因为喜爱其娇艳奇异的捕虫瓶而去进行野外采集,也不会去破坏或污染其生存环境。如果我们能参透猪笼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智慧,我们的际遇也许将迥然不同.

(选自 2016年第3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②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③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④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⑤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粟,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⑥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⑦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⑧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⑨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阅读梅桑榆《宽容与智慧》,完成下列小题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生有困境,阅读是良方

王开东

①人有三种困境。一是人生来只能做自己,而且与他人注定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二是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意味着焦虑;三是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②为了解决这三大困境,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阅读。通过阅读,与圣贤促膝对话,我们解决了孤独;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稀释了无端的欲望;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逐渐摆脱了死亡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③模仿莫言,我也讲几个故事。

④第一个故事,关于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七八岁的时候,肖复兴偶然读到了《少年文艺》中的一篇小说:小镇上两个穷孩子为了看马戏,帮马戏团搬东西换入场券,结果马戏开演时,却因劳累睡着了……

⑤小说的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这个故事多么简单,但两个孩子渴望看马戏最终没有看成,却格外让肖复兴感到异样。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夹杂在美好与痛楚之间忧郁的感受,随着和肖复兴差不多大的两个孩子的睡着而弥漫开来,竟然弥漫到肖复兴的整个生命里去。

⑥肖复兴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搞清楚那个让自己惆怅和忧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省吃俭用,找到了好多《少年文艺》,去找那个《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作家的文章读,找不到就读别的文章。慢慢地,他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由阅读而写作,终于成为一个大作家,现在是北京作协副主席。

⑦为人生的困惑而读,阅读改变人生,肖复兴即是一例。

⑧第二个故事,关于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据说,曾国藩小时候很笨,没有天赋,脑袋瓜不灵,常常被人嘲弄。有天晚上,曾国藩又用功了,一篇300多字的《岳阳楼记》,他念了20多遍,还是结结巴巴,背不下来。正好这天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屋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熟之后偷点儿东西。贼等啊等啊,谁知曾国藩太笨了,始终背不出来,要命的是,他还与这篇文章耗上了,背不出来誓不罢休。午夜时分,所有人都酣然入梦,曾国藩还在颠来倒去,嘴里念念有词。那贼实在忍无可忍,霍地跳下来,冲曾国藩大吼:“我听都背熟了,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⑨故事引人深思。那贼聪明则聪明矣,却只能做一个贼。曾国藩笨则笨了一些,却有一股子韧劲。人家读书,他就啃书;人家读书而已,他却知行合一,一定要把读到的做出来,活出来,最终凭着对自己的狠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⑩人之病并不可怕,人之愚最难疗救,唯阅读可以治愚。

⑪第三个故事,关于“聊斋”中的书生。“聊斋”里都是鬼故事。某天,一个书生在书房中看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一个鬼正好游荡到这里,想吓唬他,结果书生沉迷在阅读之中,充耳不闻。鬼怒气冲冲把一张大脸伸到书生眼前,谁知书生微微一笑,翻开书,问鬼道:“你认识字不?你会阅读不?”鬼沉默良久,一张脸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无言而退。

⑫人生而恐惧,阅读让人胆大,阅读者无所畏惧。

⑬显而易见的是,阅读不是为了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⑭阅读,乃灵魂的壮游。

(选自2023年5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