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梅桑榆《宽容与智慧》,完成下列小题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1)、下列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毫不计较,照干大事不误。 B、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把院墙后移三尺。两家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C、大钢琴家李斯特,原谅假冒他的学生之名的姑娘,并收她为徒弟。 D、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得势后不杀羞辱他的屠夫之子,有力地证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说法。 B、第④段列举韩安国善待曾侮辱自己的田甲事例论证“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 C、本文材料列举视角独特,“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D、尾段乃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文章的几个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
(3)、琳琳和小文竞选学生会主席,小文在背后捣鬼说琳琳的短处。琳琳一笑了之,最后获得职位。请你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⑴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⑵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⑶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⑷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⑸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⑹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⑻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⑻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阅读《父亲买了贺年卡》回答下列小题。

       天空飘起第一场雪花时,新年的气息又渐渐地浓郁了,我想,父亲该归家了,过年的日子正翘首企盼哩。

       好不容易盼到周五,傍晚一回家,父亲果然蹲在院子里吧嗒着旱烟,青色的烟雾不时让父亲急剧地咳嗽,我在村口就早已听到了父亲熟悉的声音。父亲看见我,脸上立马堆满了笑容。“放学了,又长高了,瘦了。”父亲眯着眼,望着我说,只是没有用手来抚摸我的头。我想,在父亲的心中,我该是一个大男孩了吧。大半年没看到父亲,心里竟涌起一丝喜悦与伤感,喜的是父子相逢,悲的是父亲又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密了,头上的白发日益显山露水了。

       我告诉父亲,学校要收校服费和资料费。父亲点了点头,嘴里也喃喃地说:“好!好!”只是脸上的神情又沉重了些。我鼻子有些酸酸的,转头看着窗外。瑟瑟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渐渐的都看不见了。晚上,我隐约听到父亲与母亲唠叨了大半个晚上,父亲长长的叹息声,使寂静的山村格外潮湿而阴冷。

       早晨起来,父亲不见了,我想又外出忙碌了。晚上父亲回家,脸上却阴阴的,只有与我对视时,脸上才迅疾地掠过一丝涩涩的笑。“娃,帮我写封信吧!”父亲说。写信?识字不多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还未给谁写过信。我连忙找出纸和笔,父亲却从棉袄里掏出一张贺年卡,大红的灯笼,大大的福字,还有一群笑容可掬的猪娃娃,好漂亮的贺年卡。

       其实,我好几次想找父亲开口买几张贺年卡。在学校,我已收到十几张贺年卡了,有些还很精致,一打开,就响起祝你新年快乐的音乐铃声,悦耳动听。可我却没有送出一张,这次找父亲要钱,特地多要了50元钱,甚至买哪种贺年卡我都盘算好了。想不到父亲竟然也买了张贺年卡。“帮我填填吧。”父亲说,“我念,你写。”

       “王总:新年好!眼看又要过春节了,娃要交学费,家里要买点种子化肥,可否发工钱?”贺年卡的地址是“巴州市第八建筑公司”,这是父亲做苦力整整忙了一年的公司。父亲小心翼翼地把写好的贺年卡放进棉袄的口袋里。嗨,父亲还没讨到工钱,我心里直叫苦,同时对父亲想出这个主意感到悲哀。

       星期天下午,父亲说:“我送送你。”一到县城,父亲并没有直接去学校,却来到县人民医院,要我到门口等他片刻,说是有人还他钱。约莫个把小时,父亲才从医院出来,脸色竟有些苍白。“钱讨到了吗?”我问。我惦记着父亲没给我学习资料费哩。父亲没有回答,又问,县邮电局在哪儿?在邮电局,父亲把贺年卡小心翼翼地塞进绿色的邮筒,半晌,还望着邮筒,那种神情就像是遭受久旱的秧苗盼望天降甘霖。

       到了校门口,父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400元钱,塞到我手中:“娃,一看到老师就把钱交了,千万莫丢了。”我接过钱时,有一张白白的纸条飘落在地上。我拾起一看,竟是一张卖血的条子。我鼻子一酸,抽出50元钱,递给父亲:“我不需要这么多钱,真的。”“拿着吧,马上要考试了,伙食好点儿。”说完父亲摸了摸我的头。父亲那双厚实的大手,暖暖的。

       远远的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街的尽头,我的眼中有些湿润了。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堡牧歌

       ①站在漳浦湖西乡诒安堡城墙边的马道上,身边是爬满藤蔓的城墙垛口。据说全城垛口有365个,围绕着城内的95座房屋,象征着365日周而复始,九五之尊永存。

       ②这城墙上的藤蔓生长得过于恣意、繁盛了,其实垛口作为一座城池的防御工事,本应被枪炮、刀戟磨得粗糙不平的,而这里的垛口却舒展着柔嫩的枝叶。城内,炊烟随风飘过波浪般起伏的红瓦屋顶,老人和孩子安详地享受着井水和日光,诒安堡的一切都让人想到和平与安宁。这里怕是已经数百年没有过战争与对峙了,或者,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战争。

       ③“平台陈十策诚善也,得君日三觐其荣乎。”诒安堡黄家小宗祠的一副对联描绘了城主黄性震的功绩。台湾的收复,黄性震功不可没,因此被誉为“平台策士”。清廷对黄性震大加旌表,康熙皇帝一天之内召见三次,宠赐蟒袍、宫缎,慰劳备至,并加官进爵。黄性震拿出自己封赏中的一部分建造了这座诒安堡,四处寻找失落的黄氏族人,令他们安居于此,同时立下族规家训劝耕劝读。

       ④黄氏家训以其森严著名,力申教育重要并主张因材施教,体现了身为谋臣策士的黄性震的谋略和智慧。诒安堡也因为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祖先而别具风采。

       ⑤诒安堡与赫赫有名的赵家堡相距不过一公里,但却远远不如赵家堡那样声名远播。若说风景,诒安堡与赵家堡相比也未必逊色。融融的春日,诒安堡绵延的城墙之外,柳枝在和风中抽出嫩叶,鸭群在涟漪荡漾的池塘中嬉戏,穿着蓝布小褂忙碌活计的老太太们总是梳着整齐的发髻,并不忘在一侧簪上一朵小花;孩子们也都生得珠圆玉润,在古旧的城墙、城门下嬉戏。诒安堡的世界是一个深藏的世界,它流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沉醉于自己的朝阳晚霞。

       ⑥赵家堡是一个王朝失落的旧梦,它的尊荣与没落都来自于那个式微的皇族。完璧楼、汴派桥,还有那些龙凤飞舞的装饰品,都宣泄着赵氏后人不甘寂寞的王族情结,江山改姓改族似乎是不可接受的屈辱,但是摒除了狭隘的民族观之后,谁能说无限山河就只能属于一个家族呢?

       ⑦诒安堡也建于朝代更替之时,那个时候,孔尚任还在他的《桃花扇》里哭诉国破山河碎的哀伤,但是智者却能够及时接受现实,并为保全天下苍生尽自己一臂之力,这便是黄性震的选择。

       ⑧赵家堡代表着一个朝代的终结,而诒安堡却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⑨诒安堡似乎并不需要参与外界的波澜起伏,就像它的谯楼从不敲鼓鸣锣,它的城墙从不承载刀光剑影,它只是无常的历史奏鸣中一个关于和平的音符。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餐厅的动线如何设计

        某顾客在拥挤的餐厅过道里一边找座位,一边与迎面走来的顾客不断擦肩,还要时不时躲着一路高喊“借过”的传菜员;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一回头却发现卫生间就设置在厨房对面,门口还堆着一车刚拉过来的待洗餐具,此顾客顿时食欲全无,扬长而去……此顾客的经历与餐厅动线设计关系重大。

        餐厅动线,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在餐厅内移动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星巴克让顾客沿柜台横向排队,它以休闲为导向,希望创造一个使消费者感觉优雅舒适、有别于办公室和家庭的第三个空间。星巴克的动线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巴克员工的作业吧台是横向的流水线,吧台里边的操作台是一个横向排列的工作流程。通常他们的工作人员会到操作台中间做咖啡,或者拿一些配料后再走向另一位置。

        类似工厂的流程,可保证员工在接单处、做餐处和给餐处这三个位置能够分别有活动空间,速度也更快。这避免了一群人挤在一起,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②降低劳动成本

        充分利用销售空间来陈列商品,也便于顾客浏览商品。自助服务相对容易,降低劳动成本。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客站在柜台外,能很清楚地看到墙上的价目单,而不用担心视线被排在前面的顾客阻挡。挑选商品的时候能打发时间(能够看到柜台里忙碌的工作人员),有效排遣排队等候时的烦躁情绪。反之,影响视野的排队会加深顾客的焦虑感。

       ④仪式化观感

        横着的吧台相当于一个展示平台,顾客能看到饮品师操作的全过程。观看饮品制作过程, 能增加仪式感和体验感。顾客会产生这样的感怀:这杯饮料做起来不容易,确实值这个价格。

        ⑤避免产生拥挤感

        员工的作业吧台是横向的流水线,所以顾客在面对吧台的左侧排队,而在右边取咖啡, 单向移动,以避免走道拥堵。

        与星巴克不同,麦当劳作为快餐业的鼻祖,力图营造热闹、快节奏的氛围。它采用的是纵向排队,顾客之间是背与面的相对,“看不见脸”的等待加快了点餐节奏,刚好迎合了麦当劳的特性。

        研究餐厅的动线设计,离不开两大方向——员工动线和顾客动线。总的动线原则有以下几点:

        ①用简约装修和开放式吧台,拉近跟顾客的距离

        透明操作台完全对顾客开放,用视觉和听觉语言打动消费者,很多人甚至会拍照发朋友圈传播。

        ②尽量采用直线

        避免迂回绕道,以免产生人流混乱的感觉,影响或干扰顾客进餐的情绪和食欲。

        ③员工动线讲究高效率

        员工动线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原则上应该越短越好;而且,同一方向通道的动线不能太集中,去除不必要的阻隔和曲折。

        动线设计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线路,还是整个餐厅能够高效运转的基础,并已经牵涉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餐厅不同,经营的餐饮有差异,服务流程的运行方式不同,动线的设计也不尽相同。

        要设计出流畅、合理、方便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动线,需要在筹划设计时对餐厅的各部分功能进行反复模拟。如何根据已有空间设计出舒适、方便、以人为本的动线,还需要管理者积累经验并不断深入研究。

(豆干摘自微信公众号“幸福餐饮人”,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赴远

张建春

①眼前黑得很,续和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周身疼痛。疼是从骨头里传来的,拉扯着血疼、肉疼、筋疼,似乎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疼。或许正因为这疼,续和才知道自己还活着,活在牢房里。

②续和咬了下自己的舌尖,用力咬咬出了血来,依然不疼,此处的疼被大疼掩盖住了。续和忍不住呻吟了几声,但随即咬紧牙关,将铺天盖地的疼吞咽了下去。

③疼是刑具和掌控刑具的人留下的。大刑一夜,把天都疼亮了。施刑的人在愣怔中放下了鞭子,续和像破被絮一样被扔进了不辨昼夜的牢房。

④破被絮是没人问的,续和在牢房里感到孤寂,漫天的孤寂。续和把前前后后的事想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没留下任何破绽。续和是在庐西名为“掠影书店”的暗房里,销毁了所有文件和同志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后泡了一杯绿茶,小口地啜饮着,坦然被捕的。

⑤被捕、坐牢,续和经历过不止一次,加上这一次,三次了。第一次侥幸逃脱,第二次在受尽酷刑后,被同志们营救出了。现在,竟然又一次落入敌手。续和苦笑了一声,苦笑声不大,却震落了牢房顶的蛛尘。

⑥续和恢复得快,一算时间,踏进牢房二十天了。二十天里除了一次用刑审问,再也没人过问。敌人忘了吗?续和心里想。

⑦续和的身份早暴露了,是挂了号的。一名共产党的要员,被逮住了,许多人弹冠相庆,庆功会都开了好几次。敌人认定续和是不会开口的。如若他会开口,第一次、 第二次被逮住时,还不“竹筒倒豆子”?

⑧孤寂是难熬的,比疼痛还痛苦,续和心里有数。一场心理战开始了,就看谁熬得过谁吧!

⑨敌人沉不住气了。第二十一天敌人从牢房门的窗口扔进了一沓白纸,还有一支笔。续和明白,这是让他写呢。

⑩续和的笔头子好着呢,曾化名写过小说、散文、诗歌,当然都是宣传革命的。纸和笔对续和充满了诱惑。续和喜欢文字,他有过打算革命成功了做一名作家。

⑪写什么呢?写信吧,给母亲写,给妻子写。

⑫时间有的是,信写得长。写给母亲的信内容多是问安,回忆些小时的事。写给妻子的信柔和。续和爱妻子,妻子也深爱续和。

⑬牢房里的信是没私密性的,如发在报纸上的文章,谁愿看谁就瞅上几眼。敌人是会研究的,是要在字里行间探索秘密的。

⑭续和写信上瘾了,天天写,跟母亲和妻子就有那么多的话。好几年没见母亲和妻子了,憋了一肚子的话自然话多。写多了,续和又有了想法——给信编了号,比如“与妻信十五”“与母亲信十六”等。在写“与母亲信二十”后续和意外地收到了母亲的回信。

⑮无疑这是敌人的一种策略。

⑯收到母亲的回信,续和就像过节。续和从母亲娟秀的字迹上,闻到了母亲的体味,也看到了母亲心疼的颤抖——信上有泪渍,洇染在字里行间。一种愧疚油然而生。

⑰妻子的信也来了。妻子的信告诉续和,母亲是如何变卖家产,四处打点,在营救他。续和突然狂躁起来——营救得了吗?

⑱难得有一天,续和没给母亲写信。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给妻子写信,写来写去,就围绕着两个字:赴远。续和告诉妻子,他要赴远方去,意已决,停止无意义的营救。

⑲第二天,续和又正常了。先是给母亲写信,大约是写到童年的趣事,竟呵呵地笑了起来。续和家是庐西大户,他在家可是四少爷呢。续和不做少爷,做革命者,是续和家天大的事,唯母亲默许。续和爱母亲,敬重母亲。

⑳妻子来信了,告诉了续和家中发生的事——五弟生了个儿子,哭声很是嘹亮。续和高兴,但又遗憾,妻子怎不写他们的儿子?可能妻子认为续和不配为父亲——儿子出生后,续和仅见过一面。

㉑续和打破常规,给未见过面的侄子写信。想了半天,不知侄子的名字,抬头如何写?最终决定,写“赴远吾侄”。信洋洋洒洒,可这信侄能看懂估计得是十年后的事了。十年后是什么样的世界?续和有所向往,就把这向往写进去了。

㉒写给侄子的信没有编号。一沓纸写完了,给母亲、妻子的信编号到了八十五号,续和在牢里已度过了一百零五天。

㉓是春天了,敌人决定下毒手。

㉔“赴远”的一天到了。续和整整衣襟,迈着大步走向刑场。到了刑场续和忽觉心中略有欠缺,便招手,对行刑的人说:“纸笔。”行刑的人有些迟疑,有人摸了摸口袋,掏出烟盒。烟盒里尚有一根烟他点着了,将空烟盒递给续和。

㉕续和展平烟盒写下:“教育吾儿继承我志; 勿告母亲,替我收尸。”想了想,又添上一行字:“与妻信之八十六。”

㉖枪声响了,血汩汩地流。正是红花开时,花一路向前开,流动着赴远。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清明节“致敬先烈”微电影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