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一模试卷

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先后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部分航线的营业份额(表1所示)。这些合同的签订(   )

        航线

公司   份额 %

长江

北洋

上海——宁波

上海——福州

招商局

55

42

60

44

55

50

55

50

太古

45

38

28

45

50

怡和

20

40

28

45

50

A、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B、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 C、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 D、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