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十九中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查阅资料)
饱和氯化镁溶液的pH约为4
(实验过程)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
(结果分析)
①注射器注入盐酸后,镁条表面的现象是。
②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a、b、c、d四个点中,产生氢气最快的为点。
③图中c点镁条已完全溶解,cd段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④同学们根据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就直接得出其中含HCl,该pH的值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填对应选项的字母)。
A.3 В.5 C.6
⑤甲同学提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并振荡,若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确定溶液中含HCl。
实验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 |
1 | A中加入足量石灰石,并充满二氧化碳;B中盛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10mL稀盐酸注入瓶中. | 测得量实验2筒内液体体积比实验1少了约1%. |
2 | A中加入足量石灰石,并充满二氧化碳;B中盛满蒸馏水.将10mL稀盐酸(浓度与实验1相同)注入瓶中.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 验 | ||||
实验 现象 |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实验 结论 | 燃烧需要氧气 |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 |
⑴试管C中产生{#blank#}1{#/blank#}(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⑵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blank#}2{#/blank#}(填微粒符号) | |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 |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⑷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 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blank#}4{#/blank#}。 |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 试管G中溶液变红 | ⑸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blank#}5{#/blank#}(填微粒符号)。 |
⑹向试管H中滴加{#blank#}6{#/blank#}(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溶液中有SO42﹣存在。 | |
结论 |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进行记录】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排水法,你认为收集气体的时间为{#blank#}1{#/blank#}.
a.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b.一有气泡冒出时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6%H2O2 |
6%H2O2 |
催化剂 |
{#blank#}2{#/blank#} |
1g 红砖粉 |
时间 |
35s |
152s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blank#}3{#/blank#}。写出实验编号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blank#}4{#/blank#}
【反思】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blank#}5{#/blank#}和{#blank#}6{#/blank#}是否改变.
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假设】 {#blank#}7{#/blank#}(只要求写出一种假设)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