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论述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龙岩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在1901年写成的《过渡时代论》认为。过渡时代的中国,将要发生整体性的剧烈变迁∶

第一,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

第二,学问上之过渡时代,“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悉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

第三,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份,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

第四,封建体系下的法律法典,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科举考试、舒服了士人学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渡时期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也急需致革。

——摘编自张晨《社会秩序的重构——梁启超"秩序"思想的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举一反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材料三: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的思想十分称道,并用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