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高州市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5月联考试卷

阅读

棉T恤和塑料海洋

苗 炜

①每到夏天,廉价的T恤成为必备服装,穿脏了就洗,穿一季就扔。快时尚品牌出产大量看起来漂亮、实际上不耐穿的衣物,给环境造成极大负担。2017年,一份报告显示,仅2015年,时尚界就消耗7 900亿吨的淡水,这些水足以填满3 200万个奥运标准的游泳池。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5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它是有依据的:制造一件纯棉T恤需要2.72吨水。这是什么概念呢?这些水够你喝上3到4年的,请注意,这只是一件T恤。那么你喜欢的牛仔裤呢?制造一条牛仔裤需要3.48吨水。

②为什么一件简单的衣服要消耗这么多水?原因之一:棉花。

③棉花是一种容易“口渴”的农作物,每生产1公斤棉花,需要20吨水。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棉花的种植面积只占农田总面积的2.4%,但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却要用掉全球总量24%的杀虫剂和11%的农药。棉花的灌溉需要淡水,这些灌溉水与杀虫剂和农药混合后再流回河道,造成可怕的污染。棉花种植已经导致中亚的咸海几近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是世界第四大淡水湖泊,是鱼类的栖息地;可现在,它几近干涸,因为当地人用它来灌溉棉花。这些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的当地人如今不仅没了生计来源,被污染的湖床也导致癌症和肺部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④然而,棉花不是唯一消耗水资源和导致水流污染的罪魁祸首,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8 000种合成化学品被用于纺织品加工,比如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纤维之一,它其实和塑料瓶的材料相同。当我们每次洗涤含有聚酯纤维成分的衣服时,成千上万的塑料微纤维会被冲入下水道。据保守估计,单一的聚酯纤维面料服装可以释放1.9万个塑料微纤维,如果这还不够直观,那么请试想每年有50万吨因此而产生的塑料微纤维——相当于500多亿个塑料瓶,通过废水进入下水道和河流,最后流入海洋。

⑤纺织品的染色和加工,是造成消耗和污染水源的另一大原因。全球20%的工业水污染来自时尚业的纺织品染色和处理工艺。这几年,一些有责任心的公司逐步转变生产方式,他们承诺在2020年前开始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再生纺织品。虽然不同公司的重点领域和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且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但至少这是一个有希望的开端。

链接:人类倾倒入海的数百万吨塑料去哪儿了?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很可能在海洋生物的肚子里。塑料散发出的味道与藻类相似,令海洋生物误以为是美味佳肴,主动捕食。制造了大量塑料垃圾的人类,也因食用海产品而无法摆脱误食垃圾的命运。

(袁野《向塑料宣战》)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快时尚品牌出产大量给环境造成极大负担的漂亮衣物,因为它们既费水又不耐穿。 B、少制造一件纯棉T恤可以节约2.72吨水,所以我们不要制造纯棉T恤了。 C、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大规模种植棉花,那很有可能导致癌症和肺部疾病的爆发。 D、全球20%的工业水污染来自时尚业的纺织品染色和处理工艺,我们希望这些公司能够逐步改变生产方式。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廉价T恤耗水量之大,更具有说服力。 B、因为当地人用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来灌溉棉花,它现在几近干涸,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的当地人不仅没了生计来源,还有很多人患上了癌症和肺部疾病。 C、含聚酯纤维成分的衣服在洗涤的时候会释放大量塑料微纤维,但是可以将它们收集起来做成塑料瓶,降低其对海洋的污染。 D、消耗和污染水资源的三大罪魁祸首是棉花种植、聚酯纤维的使用以及纺织品染色和加工。
(3)、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塑料海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聚焦“PM2.5”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你好!海洋!

邢强

中国第一个临海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长征”7号运载火箭,而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下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人们给AG600赋予了大量任务:海洋巡逻、水上救援、灭火救灾等等。而此时此刻,“雪龙”号科考船正在北冰洋海域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近期,中国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仿佛是一下子就亲密了起来。无论是今后可堪大任的“蛟龙”,还是如今正在北极奋进的“雪龙”,都再次唤醒了国人对海洋的种种期待和梦想。

天空与海洋、水与陆的关系向来是辩证统一的。而相对于陆地来说,海洋往往能够给予飞行器一种更加包容的胸怀。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早期陆上机场数量不多,许多机场的跑道并未经过适当的整理,而且早期的起落架容易产生意外。即使有跑道的机场也会因为风向的关系限制飞机起降的方向,水上飞机受到的限制较小。对于陆地面积较小但是被水环绕的地区,或者是远距离航线上没有可以使用的机场时,只有水上飞机能够到达这些地点。有些需要跑道特别长的飞机,像是大型客机或者是竞速机,水面给予它们良好的起降场所。因此,卡普罗尼、道尼尔、波音、别里耶夫等大师或者大公司的早期杰作,往往都和海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31年拿下施耐德杯竞速赛冠军创下651.2千米/小时速度记录的S.6B飞机也是在水上起降的。

    通常的说法是中国从历史上不太重视海洋权力的夺取,而实际上,且不论公元1405年就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能够充分说明中国人与海洋的关系不一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积极寻求海上发展的道路。借助夏冬两季的助航季风,中国人将丝绸、瓷器、糖、五金等货物送出,把香料、药材、宝石等货物运进,建立起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如海军史学者章骞说的,“海权并不是去争夺,而需要去维护。”能够有常态化的海洋经济活动存在,也就为海洋权益的保障做好了铺垫。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宏观上来看,中国海域辽阔,原油、散货等商品的运输借助繁忙的海上航路;从微观上来看,老百姓的餐桌早已离不开海洋。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为18.8千克,发达国家为26.8千克,而中国人的人均消费量为37.9千克。这个几乎超出了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平均数乘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之后,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消费了世界上将近四分之一的水产品。

    ⑤既然我们的吃穿住用早已和海洋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发展水陆两栖飞机以及其他与海洋活动息息相关的船舶和飞行器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然而,就在迈向蓝水的海空力量刚刚执行了一些护航、救援任务的时候,噪声就出现了。这正好应了巴尔扎克的那段话:“你不久就可以知道那些庸俗的人对天才所发动的可怕的、无休止的战争。如果你集中优势兵力来对付这些侏儒,你的最好的朋友便要叫嚷,说你想鲸吞一切,说你有意横行霸道,压制别人。总之,你的优点都会变成缺点,你的缺点变成罪恶,而你的德行都成了犯罪。”文章写得好,会有谣诼;飞机造出来,颇受猜忌;大船将下水,恐起波澜。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美好的事物诞生所必经的阵痛吧。

    ⑥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做好了再次拥抱海洋的准备,因为海洋里不仅有海鲜,有资源,还有无限美好的梦想。

(选自《航空知识》2016年10月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的薄片。 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石墨烯的这些性质赋予人们许多想象空间。

       中国电科55所的孔月婵博士介绍说,石墨烯的硬度非常强,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石墨烯的电子运行速度也非常高,是硅的10倍,非常适合发展下一代超高频电子器件。此外,石墨烯还是传导热量的高手,比最能导热的金属银还要强10倍。

       石墨烯的特性,也表现得很“好玩”。比如当一滴水在石墨烯表面滚动时,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细微的运动,并产生持续的电流。这种特性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来从水的流动中获取电能。

       “石墨烯可以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带电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移动可引起石墨烯内电子的快速移动,实现传感和发电过程。”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时胜介绍说,石墨烯的这一特性在能源与电子传感方面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在雨天可以用涂有石墨烯的雨伞来进行发电,或者可以做成灵敏的传感器件等。

       正是这些全面的性能,让石墨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人甚至开始预言,石墨烯的出现将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关于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2022年国庆期间,永安市乡村旅游受到游客热捧。永安市推出天斗山居星空露营地户外电音节、川野露营基地秋日集市活动、安砂镇首届渔耕文化直播节暨第四届农民丰收节、福建九龙湖露营生活节等形式多样的户外露营地生活节,各网红打卡露营地受到游客青睐。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尝试主动与乡村“握手”,生发出更多有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业态。贡川古镇景区接待游客1.45万人次、霞鹤生态农庄景区接待游客1.24万人次、青水畲寨景区接待游客1.11万人次、甘乳岩一玉带龙泉景区接待游客1.43万人次,上述景区游客接待数较去年均增长6%以上。

(选自“永安大小事”2022年10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承载着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所以应大力挖掘乡村文化的旅游价值。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必须紧紧依靠农民,所以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其用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旅游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把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集成,着力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5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