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阅读《口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找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两组(    )

A、百千人大呼           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B、不能其一处也           故虽有马《马说》 C、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D、两股战战,几先走       解衣睡《记承天寺夜游》 E、力拉崩倒之声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治水必躬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4)、文中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是如何展现的?结合语段做点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散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班级正在开展“交友之道”学习活动,下面这些材料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材料二】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藜羹不斟, 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选间 , 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孔子穷乎陈、蔡之间:孔子受困于陈国蔡国之间。②藜(lí)羹(gēng):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③爨(cuàn):烧火做饭。④攫:用手抓取。⑤甑(zèng):古代蒸食的炊具。⑥佯:假装。⑦选间:一会儿。⑧食洁而后馈:向尊长进食叫馈。这句话是孔子在测试颜回,他说今天梦见先君,只有没被别人吃过,干净的食物才可以进献。⑨煤炱(tái):黑煤灰。

【材料三】

送沈子归江东

【唐】 王维

____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师:渔人。罟,读gǔ,渔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