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2)、第②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②氧化碳=>二氧化碳→③→④硝酸+雨水=>氮肥。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位高三年级的女孩刚锁上宿舍的门,准备去教室,她的姐姐急冲冲地跑来,递给她一盒生日蛋糕,说:“过两天就是你的生日,我本想到那天给你搞个生日晚宴,可单位让我出差,晚宴搞不成了。”女孩把那盒蛋糕从窗口放到了靠窗的一张床上。

晚自习后,女孩回到宿舍,见七八个同学有说有笑,而且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块蛋糕。猛然间,女孩想起了姐姐送来的那盒生日蛋糕,还没等女孩开口,床位紧靠窗户的那个女同学拉住女孩的手兴奋地说:“我太高兴了!居然有人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地给我送来了一盒蛋糕,那蛋糕上有漂亮的图案和字母,可惜你回来晚了没看到。”说着,那位同学又用牙签串起一块蛋糕送到了女孩的手中,急切地问:“我们都不知道蛋糕是谁送的,你最后离开宿舍,我猜你一定知道送蛋糕的是谁,告诉我,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这时候,有人恶作剧地说:“你那么丑样,哪会有男孩喜欢你!”

女孩真想说出这蛋糕是她姐姐送给自己的,可是,看着一张张兴高采烈的脸和那位错以为别人给送蛋糕的同学期待的目光,女孩不忍心让大家扫兴,更不忍心让那位同学尴尬,于是女孩将错就错撒了一回谎:“是一个很英俊的男孩!”众人一齐鼓掌:“一定是那个男孩爱上你了!”那位同学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熄灯以后,那位同学悄悄俯到女孩的耳根问:“那个男孩是不是我们班级的?你认识他吗?”女孩只好说:“天色暗,我没看清他的脸。”

以后的几天,宿舍里的中心话题都离不开给那位同学送蛋糕的神秘的男孩,虽说谈不出什么结果,但那位同学的脸上始终溢满了快乐,而且,她学习更用功了,她在期待着那位“白马王子”的出现。

毕业前夕,女孩见那位同学的头发上扎上了一条粉红色的绸带,女孩知道那条粉红色的绸带正是缠在姐姐当初送给她生日蛋糕盒的那一条。女孩真想把实情告诉她,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那位同学表露的那份怀春少女特有的梦幻般的期待,让女孩深受感动,女孩决定继续将错就错,让她带着甜蜜的梦幻走向新的生活。

并非所有的错误都让人扫兴,都会留下遗憾,有时候将错就错也能“错”出美丽来。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一种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 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过去的4 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全球气温升高。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知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选自2002年第3期《大科技》,略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读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私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识概论】

    气质属于心理活动的特征,它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无好坏之分。气质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更多带有先天性,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可以掩盖和改善气质,气质的可塑性小,变化极慢。

    性格属于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可塑性大,变化较为明显。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如忠诚、坚定、勤劳和勇敢等性格,对社会就有积极作用;而虚伪、奸诈、懒惰和自私等性格,对社会就有消极影响。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批评方式

可对应性格

胆汁质

直率热情、急躁易怒、感情用事、易于冲动。

不宜轻易激怒,可进行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

直率型、暴躁型

多血质

热情好动、能说会道、善交际,适应性强,稳定性差,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创造条件,给其机会,对其缺点可严厉批评。

开朗型

粘液质

性格坚忍,稳重踏实,话少细心,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缺乏生气。

对其弱点的批评、帮助、教育要有耐心,要给足够的考虑、反应时间。

稳重型

抑郁质

行为孤僻,不善交际,反应迟钝,多愁善感,适应力差,性格明显内向性。

对其弱点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指责,不宜严厉批评,培养友爱,增强自信。

孤僻型、内向型

【气质测试】

    林黛玉、沙和尚、孙悟空、张飞四个人约好同去剧院看戏,但都同时迟到了,被检票员拦在门口,告诉他们不能进入,只有等到这一幕结束,幕间休息时才能进入。

    ①林黛玉很纳闷,心想“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么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②沙和尚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戏院,就想:“第一场大概不精彩吧!我还是暂时到小卖部喝茶,等幕间休息再来吧!”

    ③孙悟空一看这样的情形,立刻明白,检票员是不会让他进去的,但他猜楼上应该有小门,就跑到楼上看看能不能从小门进去。

    ④只有张飞气急败坏地与检票员吵了起来,企图进入剧院,他分辩说戏院的表走快了,他进去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员闯进剧院。

【案例评说】

李芳同学在班上表现很好,常常一个人静坐在角落里,不愿与别的同学交往。周末总是待在家里,与自家的小猫小狗玩;父亲为此很恼火,常常当着众人骂她,还到班上来找老师、同学,希望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让她的性格有所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收   秋

张朝林

①“乡亲们,来村部集合,咱们收秋啦!”

②村部老槐树上的大喇叭里,响起了村支书山爹的声音。

③福爷是支部委员,听到大喇叭响,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打开房门,东方的晨曦,夹杂着柳树林里的鸟叫声一起扑面而来。福爷仰起头看天。朝霞打过来,落在门前的小河里,河中便有了金红色的波纹。

④简单收拾一番,福爷戴上草帽出了门。

⑤东西两丘夹南北平川,是家乡的地貌。一条由北向南的小河,从村前而过。小河岸边是垂柳,初秋下的柳树,变了颜色,绿中透黄。河西,沿堤排列的是新村的别墅群。别墅群后,一望无际的平田是甘蔗林。河东的沙土地,是蔬菜水果基地。甘蔗酿酒厂和蔬菜烘干厂就在河东平田中间。

⑥山爹领着村民们在河西剥甘蔗叶儿。

⑦河西的甘蔗林,长得一丈多高,粗壮的甘蔗被叶子包裹,秋风拂过,泛着绿波。甘蔗是不忙着收的,趁着刚刚来的秋天,是要晒的。剥开紧裹的叶儿,露出秆儿,让秆儿晒晒秋阳,吹吹秋风,落落秋霜,秆儿就更甜,汁水就更饱满,出糖率就更高。

⑧噗噗噗,一根根甘蔗叶儿被拽下。沙沙沙,拽下的甘蔗叶儿铺在地上,铺成绿油油的草原,铺成写给家乡的绿色诗篇。剥叶儿是力气活儿,粗中有细,需从根部剥向顶部,顶部留上五六片叶儿,得轻轻剥,慢慢撕。秆儿高的,还须踮起脚剥。秋阳高照,地如蒸笼,晶莹的汗水落入地上铺平的甘蔗叶儿里。

⑨小憩时,山爹挑几根粗壮的甘蔗扳倒,让大伙儿品秋。一截截秆儿,一咬,满唇白,再嚼,满口甜,乐得大伙儿的脸皱成一朵朵秋菊花,连声说:“好甜!”甘蔗是从南方引进的优良品种,乡亲们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

⑩甘蔗叶儿剥好,田野空荡了。地面是一片平静的绿浪,林立的甘蔗仿佛在秋风里哗哗啦啦地笑。

⑪那边,福爷领着村民们在河东的蔬菜水果基地里收秋。

⑫一个个大棚被揭开,秋阳下的蔬菜水果基地,就是家乡的一幅浪漫的油彩画。一串串的圣女果,绿的、黄的、红的,坠在枝叶间,大自然把秋天的色彩都涂抹给了它们。一簇一簇的火龙果叶子,仿佛绿色的瀑布,点缀着白的、黄的花儿,一个个咧开红嘴唇憨笑的火龙果藏在其间。

⑬辣椒园也不甘示弱,“朝天红”“线椒”“水果椒”挂在枝头。尖朝天、头向地的“朝天红”辣椒,一爪一爪地在枝头,闪烁着红晕,在秋风里起舞。“线椒”躲在枝叶中间,风吹来,摇来晃去。稀稀落落的几片叶子上,吊满一枚枚黄的、绿的、红的胖嘟嘟的“水果椒”。

⑭乡亲们头戴草帽,轻轻地摘“朝天红”,放进篮子里。掐“线椒”的,满把满把地揪,满把满把的汁儿,把手指都染绿了。摘“水果椒”的,一次只能攥住一棵,一揪,整个秧儿都摇晃。摘下的辣椒,趁着秋阳是要晾晒的,巧手的村姑村嫂,把各色辣椒摊在地上,拼成一个大大的“丰”字,献给秋日的蓝天。

⑮母亲最爱吃“朝天红”辣椒,总爱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上“朝天红”,炒菜、做汤都要放。母亲说,生活中不能没有辣味,日子里有了辣味,生活就齐全了。我们最爱吃母亲做的“朝天红”捣蒜泥,放入豆瓣酱和五香粉,用热油一泼,香味就被激发出来,蘸馍吃,辣到心底,也香到心底。

⑯秋风在吹,秋阳在照。蔬菜水果基地边是一片荷塘。莲蓬饱满了,一个个莲蓬垂着头,微风里密密匝匝,仿佛在向秋天致意。还没开败的几朵莲花,躲在田田的荷叶下,听水鸟在荷叶下唱歌,唱着秋天丰收的歌儿。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9月18日)

现代文阅读

老街小面

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貌不惊人的一道面,里头大有讲究。巴掌大的面团,要加一遍蛋、两遍水、 九九八十一遍揉,直至面团柔润光滑,再将其抻好。有了年月的师傅手如杆秤,要几两全凭手抓,眯着眼都不差毫厘!面细,入锅不合盖,多用笊篱来煮,八分熟捞出,冷水凉过,长筷挑起,那面条根根细如银丝,条条绵如垂柳。

老街上,平时跑腿抡膀子的苦力,给人缝补洗涮的婆娘,口袋里有了几个 不用救急的铜板,就会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给老人孩子弄碗面,一家老小这就算解了馋。

老街首富海爷,也特好这口。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管家瞧见,不用问,立刻抄起海爷用的正德碗、拎个酒壶,跟着走吧,海爷一准儿想吃小面了!

海爷吃面,总是先喝三口鲜汤开胃,再吃口面、续口酒,面吃完,碗里必 留一口鲜汤。最后碗一抬,头一仰,胡须一捋,呼出一口热辣辣的白气。此时,再看海爷的脸,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这天,面馆孙掌柜隔着几桌人瞅见海爷正往外呼白气,立刻从柜台里头出来,到门口候着,海爷的管家正欲结账,孙掌柜弓着腰作揖道:“海爷,您老的账,早有人结了。”

海爷心想:“必定是刚才哪位东家、掌柜,付账时就手把自己的面钱给付了。”一碗面不值几个钱,无需吆喝。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海爷遂转身,抬脚就走。

此后,隔三差五,海爷又来吃了几次小面,回回都被人预先结了账。海爷忍不住问孙掌柜, “谁啊这是?”孙掌柜说: “我也不认识,这人浓眉阔脸大胡子,来时吃了碗面,狼吞虎咽地拨到嘴里,喊了声好,就是这个味儿!而后就向

我打听您,边说边扔了两块银锭给我,说海爷这辈子的面钱,他都包了。”

海爷纳闷了,多新鲜的事儿!哪有光给人掏银子不留名的?

孙掌柜作揖道:“要我猜,定是海爷您早年积德,暗中报您的恩来了。”

海爷微微一笑,哪有报恩报到面馆来的?

转脸,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

几天后,孙掌柜又碰见海爷,赶忙笑脸相迎道:“海爷,那位爷又来了,我把您的话照实告诉他,他那脸沉得像块黑秤砣,愣说您不给面子。您看这事……”

“这样好了”,海爷说,“今后,我来吃面,面钱我照给。他的那份心意,你就记下来,贴到墙上,我吃一碗,你就贴一张。将来,若有老幼病残孤儿寡母的流落到这儿,你就撕一张,替我给人家下碗面。如何?”

孙掌柜点了点头,弓腰拱手,佩服不已。这事,很快传遍了老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吃小面时也学海爷,吃一碗,付两份钱,那一份贴墙上。墙上的纸 片,不断有人撕,也不断有人贴,天长日久的,纸片不仅没少,反而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现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惟有 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