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一轮复习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折齿。睢详死,即卷以篑,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僇辱。范睢得出。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 , 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下列对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大夫:官名,掌论议。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 B、下车:初即位或到任,出自《礼记·乐记》。“于是范雎下车走”中的“下车”指“走下车”的意思。 C、万世:讳指国君死;还有“崩”“大行”“晏驾”“春秋”“百岁”“卒”等等。 D、谒者:官名,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据传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贫寒之士,郁郁不得志。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略,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施展的空间,他只好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B、范雎清正廉洁,辞谢不受。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礼物,范雎致谢齐襄王,不敢接受。 C、范雎忍辱负重,坚韧不拔。他遭受魏相魏齐鞭打、受过侮辱,但最终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起,最终成为相国。 D、范雎能言善辩,有远见卓识。他在国内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②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5)、司马迁是如何评价范雎的,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 , 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我:家居相近,又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 , 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至此?富贵不足怪,吾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 , 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又言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

    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嶮,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

    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途,又求祥瑞。乃夜梦见大海中有苏迷卢山,四宝所成极为严丽。意欲登山,而洪涛汹涌,又无船筏,不以为惧,乃决意而入。忽见石莲华涌乎波外,应足而生,却而观之,随足而灭。须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试踊身自腾,有抟飙飒至,扶而上升至山巅,四望廓然无复拥碍。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

    时有秦州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停月余日,道俗请开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皆为开发。

    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稽颡赞叹,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以是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

    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有人报亮云,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

(节选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