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2021年高三语文第一次高中毕业班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王安石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臧克家
2021年,农历牛年,又欣逢建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结合个人与国家,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型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关系来代替。
结合材料中心,谈谈你对父子之间一纸协议的态度和看法。
要求:全面准确把握材料中心,选择最佳立意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少平日里的谦谦君子,一到了网上,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动辄恶语相向,一言不合就“问候”别人家人,让人瞠目结舌。有人说,对于“网骂”,不必大惊小怪。更有人从社会群体性症候的角度分析,认为现代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让人容易烦躁,产生不良情绪,“网骂”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骂完了,网骂者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了。更多人认为,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人人都有维护网络空间清朗洁净的责任。即便是对于个人身心健康来说,“网骂”也不是发泄牢骚与不满的“情绪疏导剂”,而是一种病,得治。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正如“京腔京韵自多情”,很多方言中的语汇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而推广普通话,能方便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交流,是国家战略。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方言有消亡的趋势。
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需要深入思考。“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吴方言柔婉动听,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载体,如果呼唤和称谓变成了矫情,如果口语都变成了书面语,牺牲的不仅是语汇,还将有亲情,以致独特的文化风情。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子曰:“为国以礼”。事实上,在国际交往中,“尔以礼待,吾当报之以礼,尔若无礼,则当悍吾威严。”
3月18日-19日,中美两国高层在美国极北之地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进行高层会谈。外交部翻译司高级翻译张京意外爆红网络,当美方代表严重超时,还率先“发难”、挑起争端后,中方负责人杨洁篪也临场作出反应,严正阐明我方立场,一一驳斥美方的无理指责,当为时16分钟的不间断发言结束后,张京准备翻译时,杨洁篪直言:“It'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这对翻译是个挑战),但张京流畅准确地完成了任务。在这样重大的场合下,张京的翻译沉稳大气、完整准确,充分地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广大网友被张京的表现“圈粉”,真可谓年轻意气、挥斥方遒!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有同学说:“想要放弃的时候,望望山顶,提醒自己山顶越来越近,就能找回希望。”有同学说:“特别疲惫时,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登了这么高,便会重振精神。”有同学说:“这时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水,调整调整,再继续走。”有同学说:“不怕慢,就怕站,这时候不能停,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师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
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这个学期,你读懂鲁迅了吗?请尝试从鲁迅的经历、作品经典语言、精神气质等方面入手,选取给你启发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两个角度,深入思考,援笔成文。
要求: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⑤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⑥基于整个学期学习的文本,进行多文本的融合,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拓展延伸,不可脱离本学期学习的文本只是基于话题来写作;④行文800字左右;⑤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