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20年初中中考语文学业水平适应性第二次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口罩之学问:外科医生的视角

宋刚

①说起口罩,外科医生使用的次数比较多,只要上台做手术必须戴上口罩、帽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的疫情高峰虽过,口罩不再“一罩难求”,但在复工、复产、复学的需求下,依然是大家生活、工作的必备品。网上购物平台各种口罩令人眼花缭乱:外科口罩、医用口罩、纱布口罩、N95口罩,可反复使用的口罩……价格越贵越好吗?如何选到合适的、性价比高的口罩?外科医生眼里口罩应该是怎样的呢?

②戴口罩就是要将灰尘、雾霾颗粒、细菌、病毒挡在口鼻之外,现在当务之急更是要挡住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颗粒、微生物虽然肉眼难以看见,但具体尺寸又差别巨大。例如,肉眼可见的灰尘颗粒尺寸至少需要达到50微米以上,而病毒的尺寸单位则是纳米级别。要知道,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我们常说的PM2.5的单位就是微米,指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可以经过口鼻喉、支气管直达肺泡,其中的部分有害物质进入肺泡的毛细血管参加全身血液循环,部分有害物质则永久停留在肺泡无法呼出。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被鼻毛和鼻腔结构沿途阻留。

③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为60~140纳米(即0.06~0.14微米),比PM2.5小得多,是其几十分之一。目前没有任何一款口罩能够过滤掉如此之小的颗粒物。不过,病毒在空气中不易单独存在,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例如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等,而呼吸道飞沫的直径普遍大于5微米,称之为载体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在检测口罩的过滤效能时,常用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3微米的氯化钠颗粒物或性质相当的气溶胶颗粒物作为测试介质。

④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中间过滤层的熔喷非织造布,以聚丙烯为材料,形成纵横交错、随机层叠的纤维,纤维直径一般为0.5~10微米,主要依靠机械阻隔、静电吸附作用阻挡颗粒物。颗粒越大,越容易被机械阻隔;颗粒越小,越容易被静电吸附。中间过滤层的内外侧还分别有一层非织造布,外层防水、防飞沫,内层吸湿、提高舒适度。而20世纪普遍使用的棉纱口罩是以脱脂纱布为材料,至少12层,经、纬纱≥9根/厘米,主要起到保暖、阻挡较大灰尘的作用。

⑤口罩的种类很多,老百姓尤其关注带“医用”二字的口罩。医用口罩分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又称医用普通口罩,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适合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操作时佩戴,外科医生做手术佩戴的就是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约等于老百姓常说的N95或者KN95口罩,但又有一些不同,具体在后文详述。

⑥口罩按照有无灭菌过程又分为灭菌型和非灭菌型口罩,前面提到的三种口罩全为按照标准生产的灭菌型口罩。非灭菌型并不意味着细菌很多、不能佩戴。口罩的生产车间都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要求,一般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和灭菌,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待环氧乙烷残留达标后方可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非灭菌型口罩虽然没有消毒和灭菌的工艺,但对佩戴者没有危害。

⑦医用口罩除了可以保护医务人员,还要保护患者,尤其是接受手术的患者,所以按照标准生产的医用口罩必须灭菌。

⑧口罩最关键的分类指标是过滤效率,包括细菌过滤效率和颗粒物过滤效率。能阻隔越小的颗粒物,口罩的过滤性能越高。由于病毒一般以呼吸道飞沫颗粒物或气溶胶颗粒物作为载体,而细菌的尺寸远大于颗粒物载体,所以颗粒物过滤效率是代表口罩过滤效率的重要指标。医用普通口罩不对颗粒物过滤效率进行要求,医用外科口罩要求颗粒物过滤效率≧30%,医用防护口罩≧95%,99%,99.97%(即大家常说的N95、N99、N100口罩)。N或者KN是指用于防护非油性颗粒物,病毒颗粒物载体是非油性的,所以防病毒认准N或者KN就行。从过滤效率上讲,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普通口罩。

⑨医用N95口罩和工业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一样(即防病毒的效果一样),主要不同在于前者可以防止医疗操作过程中体液飞溅到口罩上发生渗漏。因此对于大众来说,佩戴工业用N95口罩可以起到一样的防病毒效果。另外,虽然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高于医用外科口罩,但前者对合成体液穿透的阻断却低于后者。在疫情高峰阶段,笔者就是用防雾霾工业N90口罩,外加医用外科口罩在门诊和病房工作,一加一的效果接近医用防护口罩。

(选自《科学时报》,有删改 2020.5.09)

(1)、下列关于口罩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口罩的核心材料是非织造布,主要依靠机械阻隔、静电吸附作用阻挡颗粒物。 B、非灭菌型口罩没有消毒和灭菌的工艺,对佩戴者有一定的危害,不能佩戴。 C、从过滤效率上讲,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普通口罩。 D、工业用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一样可以起到防病毒效果。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生动形象,既点明说明对象,又揭示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口罩如何将灰尘、细菌等挡在口鼻之外。 C、第④段画线句中“一般”指大多数情况,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本文按逻辑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口罩要“罩什么”,口罩的“罩”原理,口罩的类型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病毒的单位是纳米,我们常说的PM2.5就是指等于或者小于2.5纳米的颗粒物。 B、口罩一般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和灭菌,严格经过消毒灭菌的口罩可立即使用。 C、由于病毒一般以颗粒物作为载体,所以颗粒物过滤效率是口罩过滤效率的重要指标。 D、大家常说的N99、N100口罩是医用外科口罩,要求颗粒物过滤效率≧99%,99.97%。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坎儿”

    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天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行动”加以推广。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味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由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察人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旧物

詹宏志(台湾)

    “你爸爸的东西,还有家里一些老东西,看你要不要?”妈妈在电话那头泫然欲泣,说:“不然,就都要当垃圾丢了。没有地方可以放了。”

    父亲过世不久,我们先是忙了一阵子丧事,然后才开始计划安排未来的生活。兄弟姐妹们商量,决定把妈妈带到新竹和二姐一起住。然而要搬离住了二十年的住处,老家原来的那些东西要放到哪里去?兄弟姐妹大都已经成家,虽然都幸而居有屋,但哪个人家里不是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怎么找得出空位呢?妈妈大概已经知道这个命运,想到我是比较爱旧东西的人,打了电话来问我要不要收留一些家里的旧东西。

    家里有很多老东西是我很喜欢的,譬如那台年纪比我还大的老留声机兼收音机。橘红色典雅的木头盒子,精细的镂空木工,镂空处饰有纱网,后面的喇叭仍然播得出真空管温暖音色的美声。木盒正面的中央高处,有细细一条黑白红三色的赛璐珞面版,数字标示的是收音机的频率,左右两个旋钮,一个控制音量,一个寻找频道。盒子上方盖子掀开来,就是当年刚刚推出的第一代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转黑胶唱

    片唱盘,细细的唱臂_____(A.优雅B.轻轻)地在唱头处转个弯,只要用手指头轻轻托起,唱盘转动时,你几乎可以不费力地放下唱头,它也好像滑翔翼一样轻轻降落,歌声也就随着悠扬响起了。

    这部留声机唱盘兼收音机买来时,据说是我们基隆老家那条街上的第一部,邻居没听过这么美妙的乐音,常常挤在我们二楼住家的楼梯口,想要多听听它神奇美丽的声音,有时候还央求妈妈再多延长一些播送的时间;但我不曾见识那个盛大的场面,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木盒留声机也伴随家中每个小孩长大,包括我自己。对我来说,社会上重大事件就是经由收音机的播放而得知的。所谓的“重大事件”,可能指的台风要来的新闻,或者是重大的篮球赛事转播,甚至可以是大姐关切的某次省交响乐团公演的转播;最严重的事件,当然就是各种考试的“放榜”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名字被播音员以平稳速度的标准国语唱读出来,全家人聚精会神竖耳倾听(其他几十万个家庭也一样样),生怕错过了的一个名字就是和自己有关的。

    收音机也提供了我们大部分的娱乐,有时候我听《白银阿姨讲故事》,听她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天又一天,一个故事过后还有一个故事,仿佛永无止境。我们也爱听各种国语的或台语的“广播剧”,依音调的起伏而进入了各种情绪。“唉,什么?十万元?十万元?我要去那里找到这十万元呢?”剧中人哭喊着,我们的心也纠结起来。一场戏剧隐藏一种人生,我们所有悲欢离合经验仿佛都从它而来;要不然,我们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太简单平凡了。

    唱盘带来的则是各形各色的音乐接触,父亲还藏有许多早期的日语唱片,曲目包括了现在已经不容易听到的《台中州进行曲》;比较新的流行曲则有文夏、陈芬兰和洪一峰;家里也开始听起国语流行歌曲,唱片也因而有了周旋、白光、葛兰等人的身影,而我第一次和姐姐去唱片行买唱片,买的正是夏台凤刚刚出道的唱片《泥娃娃》。

    有时候,在假日的早上,在阳光遍洒室内的时候,我把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放进唱盘中,黑胶唱片一圈圈跳起旋转舞步,唱头温柔的降落登陆,乐音响起,我站在客厅中央,闭上眼睛,让交响乐团的时强时弱的一波波乐音把我包围。我挥舞着双手,想像自己置身欧洲的音乐厅之中,指挥着一个看不见的乐团,但我立刻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无处可去的乡下小孩,一种悲怆袭来,我奋力在簿本里写下零碎的诗句:“放一群鸽子飞出去,飞到我想去而去不成的欧洲。”我已经来到多愁善感的青少年时期了……

    是呀,这座木盒子留声机曾经如此地伴随过我已然消失的青春时光,多么像是凝固旧时记忆的一座相框。如果没有其他人要,我在电话里和母亲说,我愿意保有它。

    我想要的还有其他充满家中记忆的东西,我又说:“还有家里那座老挂钟,还有家里那张红色圆餐桌和那些圆凳子,还有那些唱片,还有那只木头碗橱和那些老粗碗……如果没有人要,通通留给我好了。”……

    “拉叽欧已经不在了。”拉叽欧是Radio的日文发音,妈妈的意思是那座留声机兼收音机已经不在了。

    “为什么?”像是睛天霹雳,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哥哥说要换音响,那只拉叽欧太旧了,就把它丢了。”妈妈在电话那一头说,她好像没有感觉到损失,也许她觉得新东西比较好。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恐怕已经半年了。”

    我感觉焦急起来,在我没有回家的时候,家里并不是静止等待的,它本身也是变动不居的,旧东西会消失,记忆将不存。我急忙跟母亲说:“星期天我就回来整理家里的旧东西,我也会整理爸爸的东西,在我没回来以前,你先不要丢任何东西……”

(选自詹宏志随笔集《绿光往事》,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海伦·霍克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佛蒙特一家乡村杂货店的店主正准备关门打烊。他站在屋外雪中关窗板,透过玻璃他可以看到塞思,一个懒惰而又无能的家伙,仍然在店内闲逛。就在店主注意他的时候,塞思从货架上抓了一磅黄油,藏到帽子里。店主一看到这个举动就立即想到一个绝妙的报复方法,他可以惩罚这个小偷,与此同时他要充分地满足一下自己的玩笑欲。

    ②“我说,塞思,坐啊。”店主说着话就走进店里关上门,口气极友好,“我想,这么冷的夜晚喝一点热乎呼的东面不会对你有坏处。”

    ③塞思感到很为难。他拿了黄油并想尽快脱身,但是热饮料的诱惑又使他犹像不决。但是这事很快就定了下来。店主抓住塞思的肩膀,强按他坐到靠近火炉的一个位置上。现在,塞思被逼进了死角。他的周围几乎全是箱子和油桶,只要站在他面前,他就无路可逃。果然,店主真的在那个位置坐了下来。

    ④“塞思,我们来喝点热饮料。”店主说,“否则,在这么冷的夜晚回家,你会冻僵的。”说着话,他打开炉门朝里面塞了更多的木柴。

    ⑤塞思已经感到黄油粘到头发上,热饮料已不再那么使他心动,他一下跳起身。宣布自己非走不可。

    ⑥“先来点热的,再走不迟,塞思。来,我给你讲个故事,”塞思被这位诡计多端的折磨者按回原座。

    ⑦“哦,这里这么热!”小偷说者,试图再次站起来。

    ⑧“空坐!别这么着急!”店主又一次将他推回椅子上。

    ⑨“但是我要喂牛,要劈柴,我一定得走,”这倒霉的男人说。

    ⑩“你不该把自己再得太累,塞思。坐!那些牛就随它去吧。你自己静静心,你似乎有点坐立不安。”恶作剧的店主露出狡猾的笑容。

    ⑪塞思被迫坐在原地不动。他清楚下一步店主将端来两杯热气腾腾的饮料,他的头发涂满融化了的黄油,被粘住了,不然的话,看到这样的东西,发精也会倒坚起来的。

    ⑫“塞思,现在我给你一块面包,你可以自己涂黄油。”店主说话的样子极不经意,可怜的塞思甚至相信偷黄油的事压根就没被察觉。“我们可边喝边吃圣诞鸭,烤得不错,是不?告诉你,那是天下第一美味了。塞思,现在尝尝你的黄油——我是说,尝尝饮料。

    ⑬可怜的塞思现在不仅热得要融化而且急得快要冒烟了。随着帽子里黄油一层层融化,系在他脖子上的手帕已经浸满了油腻腻的东西。

    ⑭嗜好玩笑的店主若无其事地闲聊着,并不断地往火炉里塞木柴。塞思则笔直地坐着,背靠着柜台,双膝几乎触到那通红的火炉。

    ⑮“今晚真冷啊!”店主十分随便地说。然后,又似乎很吃惊地说,“喂,塞思,你好像在出汗,干吗不把帽子摘下来?来,我帮你把帽子拿下来。”

    ⑯“不!”可怜的塞思最后大声叫道,他再也无法忍受了,“不!我必须要走,让我出去,我不舒服,让我走!”

    ⑰油手乎的稀黄油现在流到这可怜男人的脸上、脖子上,浸入衣服里,一直流进他的靴子里,他好像从头到脚洗了个黄油澡。

    ⑱“好的,那么,晚安,塞思,假如你真的要走的话。”这个幽默的佛蒙特人说,就在他不幸的受害者冲出门外时,他补充道,“我说,塞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你帽子里的那磅黄油就不记账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