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准备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表所示的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
实验现象 |
① |
第1~6滴 |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
② |
第7~9滴 |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II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序号 |
实验方法与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③ |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入到足量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
|
猜想一不正确 |
④ |
|
|
猜想二正确 |
①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③小组同学最后决定,按照教材要求,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然后滴加5%硫酸铜溶液4-5滴,混合均匀后形成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上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1mL西瓜原汁,,若观察到,则说明西瓜原汁等水果中含有葡萄糖。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并加以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解 | 无色溶液 |
②用pH试纸测①溶液的pH值 | 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
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 | 无色溶液 |
②向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现象A,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为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
1-1 |
1-2 |
装置 |
|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实验2: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
2-1 | 1:9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
2-2 | 1:10 |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 |
2-3 | 1:11 |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
2-4 | 1:12 | 无黑色物质 | |
2-5 | 1:13 |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
(解释与结论)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和NaOH固体 | 加水溶解,分别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
B | 除去气体中少量的CO | 将混合气体点燃 |
C | 提纯含有少量的NaCl固体 | 先加水溶解,再降温结晶 |
D | 检验NaOH溶液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 取样,加入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