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与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 “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1)、对下列句了中加下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有田畴,而子产之    赋:征税 B、书尽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史起而对曰    兴:高兴 D、愿王之使他人之也    遂:完成
(2)、①故民不可虑化举始

②愚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

④魏氏之行田也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②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

③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4)、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dú弓袋)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下列各题。
答任幼直先生书
吴定
    丁酉之冬,识先生广陵。邂逅之交,情逾故旧,我穷屈,吁叹再三。昨复辱书,谓今岁将还朝供职,愿定出文章,先生携而献之卿大夫好士者之前,必有拔而出之深渊者。先生不量定之庸驽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
    虽然,窃有说。定顽懦之资,二十年来,迭尝骨肉忧患,攻讨未。所为文章,空疏弇鄙。且夫三尺童子,皆言富贵有命。昔黄允以隽才知名,或谓之曰:“子有过人之才,恐守道不笃耳。”后司徒袁隗从女求姻,见允叹曰:“得壻如君足矣。”允闻,遂黜遣妻。其妻大召亲属,历数允隐恶而去。允此废于时。呜呼!毁行求荣,不用反废,知命者固如是哉?大抵众人之知命也,亨既定,众知之,君子独知命于亨屯未定之先,故可贵也。
    且夫储石成城,而后能严出入;储货成市,而后能通往来;储礼义成君子,而后能治天下之众,群生以 , 万物以昌。杨素使谓文中子曰;“盍仕乎?”曰:“汾水之南,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有田,可以具饘鬻,弹琴著书,不愿仕也。”今定生逢有道,非不愿仕者,顾自以齿逾三十,学行仅比中人,中夜悲思,诚有不知所以进者。吾闻君子养浩然之气于蓬筚之中,定将考道穷山,顺天地之心,分先贤之责,以自奋也,岂敢复逆命争名,忘其逾分哉
    夫荐士,盛节也。定不敢援上。且《淮南子》不云乎?“玉工惑玉之似碧卢者,惟猗顿不失其情”。定之文,耻不若碧卢也,百世之后,岂无猗顿其人者,但旦暮之名
辱先生宠眷而不获奉教,感偕愧集。不宣。
【注】:①②《淮南子》许慎注:碧卢,似玉的美石;猗顿,鲁之富人,能知玉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 , 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吾文视受之,不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其所未就者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 , 大败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受诏按视缘边城砦,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咸平四年,领康州刺史。敌至,继宣即召赤虏之师,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大克捷。诏书称奖。景德初,契丹乘秋来攻,继宣独主镇州全师。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大中祥符初,召还,加四方馆使。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

    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 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