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宣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改动)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幺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第⑯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我想听听你唱歌
刘卫平
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
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
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  
呶,就是村里最后头那栋房子。
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
整日在城里上班的陈处,与羊谷山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
扶贫基金会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名单是由基金会统一定的。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200元钱。
谁料谢小华这女孩儿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
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
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200元,作为奖励。
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
陈处又寄了200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时,我想听听你唱歌。
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
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昨天我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
陈处又寄了200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的。下次我来,好好看看你的脸……  
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
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  
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
陈处推门进去。
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
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的女孩儿。
谢小华不在家。
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们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像中的大不一样。
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
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大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卧病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
司机问:陈先生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
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
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
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
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
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
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先生,我们走?  
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
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割草去了,她家一对猪靠她喂的。
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
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儿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
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
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
陈处循着歌声走去。100米,80米,50米……  
陈处离女孩儿越来越近。
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
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
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
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
我不能唱歌给你听
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
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
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

课外现代文阅读。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③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

      ④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⑪“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⑫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⑬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⑭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⑮“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⑯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⑰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着——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⑱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盆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阅读《说和做》(节选),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学科素养】【跨学科·地理】(2023山东禹城期中,14—15)观·节气物候。

【甲】

①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等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成就的。

②唐白居易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的前四句,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而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③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呢?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李白诗云:“东风已绿瀛洲草 , 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来临的重要标志之一。王安石这两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前半句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选自《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有改动)

【乙】

  ①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内容。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传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②第一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

③第二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定的,其他地区只能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参考,这就需要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④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有关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如果立夏这天有雷雨,这一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⑤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实现了对天气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功能正在逐渐弱化 , 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知识、文化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仍在继续传播和使用。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人民心中留存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悠久历史记忆,地久天长。

(选自《二十四节气与物候》,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