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写作练习

习作展示。

题目:                   变了

我们周围的人、事、景、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如家长改变了教育方式;爷爷奶奶学会上网了;同学变得乐于助人了;班级学习风气变浓了;家乡变得更美了……请你选择一个内容,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一篇记叙文。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北京的冬天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课外阅读。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______说______书是精神食粮嘛______既是食粮______怎么不可以煮呢______煮熟了______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______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婆婆与花

    老婆婆家住着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女两个人。她们还养了一盆骄傲的花。

    这盆花只爱好看的事物,喜欢看长得水灵的小孙女。可贪玩的小女孩只爱到处跑,根本没空理会安静的小花。所以,每天只有老婆婆来照顾这盆花。

    老婆婆弯腰给花修剪枝叶,花看到一头少得可怜的白发,就会想:还是小女孩的头发美,像黑色的小瀑布。老婆婆低下头给花浇水,花碰到一张爬满皱纹的黄脸,又会想:要是换了小女孩的脸,准会像一个晶莹的红苹果。老婆婆蹲下身子一边给花施肥,一边咧着嘴笑着说:“呵呵,好好长啊!”花见老婆婆嘴里的牙掉光了,便打了个寒战,心想:还是小女孩那口小白牙好看哪!老婆婆步履蹒跚的样子,花也很看不惯:看小女孩手脚多利索,还能轻快地跳舞。

    花抱怨老婆婆,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长出绿叶子和红花苞,开出粉色的花,枝干还能灵活地迎风摇曳。可是,当经过春夏秋冬,经过风霜雨雪,花变得怎样了呢?它的绿叶子变成了黄叶子,光洁的花瓣浮起深深的褶皱,挺拔的枝干也轻轻弯了下来……花伤心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难看的花婆婆”。

    不过,老婆婆仍旧每天都来陪它晒太阳。“别伤心,生命是珍贵的,无论外表是否美丽,要一步步学会坚强,让我们都为自己走过的路骄傲吧……”老婆婆在花耳边温柔地低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