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居中,字达夫。崇宁中,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初,居中自言为贵妃从兄弟,妃从蕃邸进,家世微,亦倚居中为重,由是连进擢。明年,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知枢密院。改资政学士。蔡京以星文变免,赵挺之相,与刘逵谋尽改京所为政。未几,徽宗颇悔更张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即入见言:“陛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帝大悟。帝意乃复向京。京再得政,两人之助为多。居中厚责报,京为言枢密本兵之地,与三省殊,无嫌于用亲。经臣方恃权,力抗前说,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后进知院事。四年,京又罢。居中自许必得相,而帝觉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枢密院,官累特进。时京总治三省,益变乱法度。居中每为帝言,帝亦恶京专,寻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纪纲,守格令,抑侥幸,振淹滞,士论翕然望治。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 , 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连封崇、宿、燕三国公。朝廷遣使与金约夹攻契丹,复燕云,蔡京、童贯主之。居中力陈不可,谓京曰:“公为大臣。国之元老,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京曰:“上厌岁币五十万,故尔。”居中曰:“公独不思汉世和戎用兵之费乎?使百万生灵肝脑涂地,公实为之。”由是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贯复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放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B、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C、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D、陛下下建学校兴礼/乐以藻饰太平/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拯/穷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谴乎
(2)、下列财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古代藩王之第宅,也指诸侯的宅邸。如,陈鸿《东城老父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 B、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如《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C、服除,守丧期满而脱去丧服。如,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D、和戎,指和亲,是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结来交好的政策。如杜甫《投赠哥舒开府》:“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居中善于攀援,精于借势。他自称是郑贵妃的堂兄,郑贵妃则因家世低微借重郑居中,在贵妃提携下,郑居中仕途顺利,职务接连擢升。 B、郑居中洞悉政局,揣摩圣意。他在蔡京被罢相之后,出于维护朝廷利益目的,成功游说皇帝。联合蔡京清除赵挺之,刘逵谋等人,并再次执政。 C、郑居中敬畏规则,遵守纲纪。他执政期间恪守法令,阻抑侥幸小人的进用,援引淹滞不升的官员,朝野士大夫多认为国家有希望达到大治局面。 D、郑居中反对轻启战端,主张坚守盟约。当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之时,他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并严词质问蔡京,但其建议未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与张康国比而间京。

②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

(5)、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对郑居中的评价与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除权建王府教授。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力言:“太子不可将兵。”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

    ②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恢复得乎?”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

    ③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 , 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持母丧归,服阕,知福州。五年,复为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浩奏:“尽释所捕,而禽军民首喧呶者送狱。”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曰:“是比朕为秦二世也。”寻求去,拜少傅。

    ④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状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盖其宽厚类此。

(节选自《宋史·史浩》)

【注】①扈跸:指随侍、护卫皇帝出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卫景瑗,字仲玉,韩城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河南推官。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 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数事,复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帝不纳。出按真定诸府。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历高宝、大理丞,进少卿。十五年春,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岁饥疫,疏乞振济。搜军实,练火器,戢豪宗,声绩甚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将犯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纳款而还。景瑗不知其变也,及山西陷,景瑗邀瓖歃血守。瓖出告人曰:“卫巡抚,秦人也,将应贼矣。”代王疑之,不见景瑗,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会景瑗有足疾,不时出,兵事,瓖主之。瓖兄瑄,故昌平总兵也,劝瓖降贼。瓖虑其下不从,人犒之银,言励守城将士,代王信之。诸郡王分门守,瓖每门遣卒二百人助守。至三月朔,贼抵城下。瓖即射杀永庆王,开门迎贼入。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贼执之见自成,自成欲官之。景瑗据地坐大呼皇帝而哭,贼义之,曰“忠臣也”,不杀。景瑗猝起,以头触阶石,血淋漓。贼引出,顾见瓖,骂曰:“反贼,与我盟而叛,神其赦汝耶!”贼使景瑗母劝之降。景瑗曰:“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母出,景瑗谓人曰:“我不骂贼者,以全母也。”初六日自缢于僧寺。贼叹曰:“忠臣!”移其妻子空舍,戒毋犯。福王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忠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 , 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 , 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注];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 , 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释】灊(qián):今作“潜”。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潃(xiǔ):已酸臭的淘米水。②醯(xī):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