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甘甜的大运河水滋养了两岸百姓,但是在泰州段,运河水却是带着“盐”的滋味,千百年间这段河运盐收税,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流经泰州的老通扬运河(运盐河),原本是西汉时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它比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早1400多年。运盐河全长191公里,泰州古城的护城河凤城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全国规模最大、水系最完整的护城河。

古代泰州地区是盐业重地,所辖盐场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明清两代淮南20所盐场销往湘鄂赣皖“扬子四岸”的盐经这里中转,两淮盐运司在这里设专管衙门,查验盐的质量,并防止贩运私盐。从唐至清1000多年间,国家财政有30%—50%的盐税征自泰州运盐河,所谓“天下盐赋,两淮居半”。宋元以来泰州所辖盐场居两淮盐场首位,南宋时泰州盐仓创下了一年流转1.2亿斤的全国纪录。据《两淮盐法志》记载,嘉庆七年至宣统三年110年间的四次统计,两淮共产盐84.6万吨,其中泰州产盐49.7万吨。又据《江苏省盐业志》统计,光绪十七年两淮各盐场课税白银8.4万两,其中泰州分司占61.4%。因此有“两淮盐税,泰州居半”之说。

古运盐河的南侧俗称“上河”地区,河的北侧地势低洼形若锅底,被称为“下河”地区。在古代,运盐河一方面通过河上堰坝控制南来的长江水系,另一方面把自身作为淮河入海水道分泄北来的客水,如果没有这条河,今天的“里下河”地区是否能够成为陆地都是未知数。作为大运河的支流,区域性的运盐河并不长,但它的影响却是全国性的,并且历代不绝。

凤城河旁边有纪念梅兰芳大师的梅园。走进梅园,漫步石径,亭台轩榭处处有中国古典建筑之美。1956年,梅兰芳曾携夫人福芝芳、幼子梅葆玖及梅兰芳剧团专程返回故乡泰州祭祖并演出,古城泰州“万人空巷看梅郎”。

梅园的旁边,分别是桃园和柳园,桃园是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并首演之地,柳园则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评话宗师柳敬亭所建,三座园林构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

运河为泰州留下的悠远文脉远不止于此。北宋时欧阳修写下名篇《海陵许氏南园记》,后被收入《古文观止》;晏殊、范仲淹先后在泰州西溪盐仓任仓官;南宋时岳飞曾任泰州知州;文天祥躲避元军追捕途经泰州时写下“海陵棹子长相顾”的诗句;元末盐民领袖张士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清代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在此立碑,“永禁越漏南北货税”……

泰州学派无疑是泰州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创始人王艮是王阳明的弟子,他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思想启蒙学派,门下弟子李贽、汤显祖、徐光启等都是中国文化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场文化长廊、生态长廊、经济长廊的振兴工程正在泰州如火如荼地展开。姜堰天目山遗址,是江淮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遗址。泰州把遗址核心区列为“不开发区”,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占地200亩的石刻公园即将开建。溱湖湿地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珍稀动物扬子鳄和“四不像”麋鹿,是一座生态博物馆。景区内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闻名中外,“溱湖八鲜”让八方来客大快朵颐,用湖底黑泥制作的“溱湖砖瓦”被用于南京明城墙的修缮。溱潼古镇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房屋青砖小瓦,古树国槐植自唐代,宋代山茶蜚声海外,有“世界茶花王”的美誉。而里下河流域的兴化市,其千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一样闻名遐迩,引人流连。大运河文明绵延的优越生态和人文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游客畅游泰州。

(摘编自《行走运河11城之泰州》《新华日报》2018年9月14日)

材料二: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古盐运河泰州段全长约37公里,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漕运经济的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盐运河。要突出“盐税文化”内涵,确保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更具泰州特质。要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坚持项目化落实、市场化运作,推进运营与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努力以经典之作呈现千年运河深厚底蕴,以精品项目焕发运河生机活力,以精致工程引领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总体规划》,未来将建设成为大运河盐税盐运文化的活化石和天然博物馆,传承和展示江淮文化、三水古郡、泰州精神的多彩运河。

(摘编自《高质量推进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泰州日报》2020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泰州地区是盐业重地,千百年前至今这段河运盐收税,成为历朝历代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B、古运盐河泰州段长191公里,凤城河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全国规模最大、水系最完整的护城河。 C、古运盐河南北两侧地势高低不一,如果没有这条河,今天的“里下河”地区就不可能成为陆地。 D、古盐运河为泰州留下了丰富的文脉,有以“三家村”为代表的戏曲文化,还有欧阳修等人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清代泰州盐税的大致情况,《两淮盐法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如果你想重温当年泰州“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况,可在家中观摩梅兰芳的经典剧目。 C、如果你想进行一场生态旅游,从溱湖湿地到兴化李中水上森林是不错的旅游新干线。 D、如果你想研究家乡文化,“汤显祖与泰州学派的传承赓续”应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话题。
(3)、下列有关泰州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活动,不能体现泰州特质的一项是(   )
A、泰州某高中组建“家乡盐业文化古文诵读”研究性学习小组 B、泰州文旅集团举办“那年、那河、那事”古运河盐业文化展 C、泰州旅游局在溱湖湿地公园举办“溱湖万人八鲜宴”美食节 D、泰州文旅集团在古运河畔投资建设并运营“江苏盐税博物馆”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泰州古盐运河”做一个简要介绍,不超过80字。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述思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绿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组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较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生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很度地粟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受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晦,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它全看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任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诚,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的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醉来参与,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光负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适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评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帝4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丈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卢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才戈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一一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目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②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

    ③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潜在风险更会让智能武器成为人类的无穷隐忧。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军备控制的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

    ④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国应站在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摘编自《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杜甫七律《登高》是历来唐诗选本必选之作。明代探讨“唐人七律第一”的问题,这首诗成了一个焦点,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之后四百年来几成公论。

“七律第一”的提法,始见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是频频赞颂杜甫的,可是说到“唐人七律第一”,却不提杜甫。

至明中叶,明人对“唐人七律第一”的命题发生了强烈兴趣,更多文人参与探讨,又补充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崔颢《雁门胡人歌》、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及杜甫四首作为候选,共计七人十一首。

其中,王世贞提出杜甫《登高》《秋兴八首》(之一、之七)及《九日蓝田崔氏庄》四首候选,随后,其弟子胡应麟在这四首杜诗中选出《登高》,并把它从“唐人七言律第一”拔高到“古今七律第一”。此后虽有不赞成者,但因未能提出更有力的竞争诗作,故胡应麟一锤定音。

在诗歌浩如烟海的中国,《登高》能登顶四百多年而不坠,这绝对不是一桩偶然事件,而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将其他候选作品跟《登高》比较,来窥探古典诗学的终极理想。

崔颢的《黄鹤楼》,因《沧浪诗话》影响,在“唐人七律第一”的角逐中,最初是《登高》最强竞争者。早在明初,高棅《唐诗品汇》收“七言律诗”九卷,即取崔颢、李白等为“正宗”,崔颢居首,而另置杜甫为“大家”。而《黄鹤楼》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在前四句不合七律体式,明人胡震亨即指责:“今观崔诗,自是歌行短章,律体之未成者,安得以太白尝效之,遂取压卷?”许学夷虽然宣称“崔颢七言律有《黄鹤楼》于唐人最难超越,太白尝作《鹦鹉洲》《凤凰台》以拟之,终不能及”,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不够“合律”。尽管如此,《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侍宴隆庆池应制》《积雨辋川庄作》等诗,形式都不弱于《登高》,却也全被淘汰,这说明:形式只是入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内容仍然是决定因素。

那么,《登高》的内容,跟其他候选作品有何不同?

《黄鹤楼》之外,最有可能跟《登高》竞争的,其实是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比较这三首诗。首先,三诗写景都极为出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皆千古名句。但我们仔细辨析,三诗的场景壮阔有别,激发的情感实有差异,套用西方美学术语,王维激发的是“优美感”;杜甫激发的是“壮美感”,直面超越个体的庞大宇宙;崔颢的“壮美感”则介于两诗中间,强于王维而弱于杜甫。在壮美的强度上,三诗呈现出杜甫>崔颢>王维的排序。

三诗还有另一差异,《登高》和《黄鹤楼》是悲剧性的,而《积雨辋川庄作》则是喜剧性的。自古希腊以来,欧美诗学便认定悲剧高于喜剧。跟胡应麟同代的莎士比亚,他的喜剧再好,也没人认为可以匹敌他的四大悲剧。实际上,“悲剧高于喜剧”是东西方文艺的共同预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未进入候选名单。三诗的悲剧强度,依然呈现出杜甫>崔颢>王维的排序。

《登高》前两联有宇宙的宏伟,后两联有个体的悲怆,两相叠加,个人的悲怆遂有了宇宙尺度的重量,其他诗跟它比都显得分量太轻,远不如《登高》“气象雄盖宇宙”,遂被淘汰。

(摘编自杨志《“古今七律第一”神话及其心理根源》)

材料二:

萧涤非在《杜诗选注》中这样评《登高》:“虽是一首悲歌,却是拔山扛鼎似的悲剧。”

这里的悲剧是一种美学范畴,它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是把个体人生的痛苦和毁灭演示给人看。但悲剧绝不等同于悲哀、悲惨或者不幸,也不是所有人的苦难都具有悲剧之美,悲剧和崇高常常是形影相随的,它要求表现出崇高的因素。

首先,悲剧人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伟大或正面的品格和素质。杜甫无疑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忠贞的信念和伟大的人文关怀等,他始终积极的入世直面惨淡人生,都足以说明这是一个高尚的灵魂。所以诗中所写的虽然是个人的不幸,却依然有悲剧的震撼力。

其次,悲剧人物的不幸痛苦必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必然性。造成杜甫不幸的原因有多种,但安史之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这场持续八年的灾难使强大的唐帝国走向衰落。残酷的战争使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样杜甫的不幸便不仅仅存于“私人生活”的狭小领域,在其个人悲剧的后面有着社会性的现象,这样的悲剧是接近崇高的。

崇高使诗的境界更为阔大,悲剧使其情感更加深挚,这正是本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激赏的原因。

(摘编自郭杨波、周涛《崇高与悲剧之美——杜甫〈登高〉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让体育消费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积极打造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2024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促成意向采购金额4000余万美元,F1大奖赛回归上海,长沙市发放400万元体育消费券,山东省将举办2024年体育消费季……这些活动必将有力扩大体育消费。

记者在体博会采访了几家普拉提器械经销商,他们均表示,瑜伽、普拉提近些年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女性消费能力在增强,她们更乐于为健康、美丽买单,“她经济”前景乐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庞大,但细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摆脱产业、行业发展瓶颈,就不能只做产品,而是要向提供服务转型。

在“村BA”带动下,贵州省台江县2023年先后举办10项赛事,办赛超过1000场次,直接带动台江县客流增长。“村BA”的爆火能带来经济效益,本质是因为优质的体育消费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优质的体育消费供给中,服务消费占据很大比重。可以说,体育服务消费是一片有待持续开发的蓝海。

谢坤霖是广东一所体育院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每年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在4万元至5万元。运动科学学习培训、自身运动表现数据采集分析、体育训练指导是最主要的支出,每年3万元左右,运动装备方面支出反而最少。近年来国产运动装备品质大幅提升,即便是价格便宜的运动装备,也能满足他的消费需求。他坦言,很多品质较好的国产体育装备,如果没有科学指导和训练量设计,很难发挥出装备能效。“体育+社群营销”是全新出路,如果品牌方能请专业运动人士服务消费者,形成以体育培训为主的社群营销机制,可以极大提高用户黏性。

(摘编自银晟《体育消费潜力释放  消费诉求有哪些?前景怎样?》)

材料二:

扩大内需战略下全面促进体育消费的价值首先在于赋能人民幸福健康生活。通过不同体育内容的消费获取勾勒出美好生活的具体拟象,并不断以体育产品的消费体验升级为重点突破口,以匹配居民体验式、享受性、品质化的生活需求。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发展健康产业既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各个产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其次在于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第一,体育消费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在培育新的增长点、建立国内经济大循环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体育消费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消费,其出现的“乘数效应”与“关联效应”能带动服装、制造、培训、旅游、住宿、建筑、交通、餐饮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内循环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直接。第二,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育消费属于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将引发体育产业结构适应性变动,促使高端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中介、体育场馆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增强,因此,加快传统体育产业结构更迭和变迁,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消费需求提质扩容将倒逼体育产业供给端提质增效,加速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从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看,体育产品生产端从原有的以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为主,向以数字技术、信息、数据等现代生产要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而提升体育产业全产业链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从加快供给创新看,民众对体育高品质、个性化和高端化的消费需求推动产业供给端加快技术投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升级,并不断催生消费新模式、新空间和新业态,体育活动及相关产品消费也就成为体育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的重要应用场景。

目前,扩大内需战略下全面促进体育消费的堵点首先在于居民体育需求向实质性体育经济需求转变受个人可支配收入、收入预期、消费预期的约束。从实际来看,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容乐观。2001—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6%以下,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水平并没有伴随着人均体育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形成激增的局面。当下体育消费在我国还是一种柔性消费,与食物、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刚性消费相比,体育需求向消费需求转换受居民支出结构的强有力制约。

其次,体育作为居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的重要内容,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能够有效匹配需求层次的变迁与结构优化。但在居民消费向享受型、服务型、质量型消费转变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则滞后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一是体育高品质、强势品牌产品供给不充分。高精尖装备以及大众健身的标杆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无法满足居民高端化的体育需求。二是分众化的体育产品供给不足。受制于经营管理模式与市场定位,目前我国体育企业对体育细分市场开发不够,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层次化、多样化的辨识度不高,不能有效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三是高文化内涵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滞后。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体育市场主体更多关注的是体育内容的吸引力与潜在经济价值,而忽视对体育文化的挖掘,这也造成了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文化符号表征性不强、优质体育文化品牌产品较少。

(摘编自蔡朋龙  王家宏《扩大内需战略下全面促进体育消费的堵点与对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