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浦东新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荔枝蜜

杨朔

①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指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②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山似的!

③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瓶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④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⑤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⑥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举动挺稳重。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动。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自己分泌的王浆来供养它。

⑦老梁赞叹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⑧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⑨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⑩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

⑪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⑫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⑬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呆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⑭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⑮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⑯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⑰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⑱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1)、第①段画线词“疙疙瘩瘩”在文中的意思是
(2)、对第⑯段画线句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对蜜蜂的热情赞美与歌颂。 B、蜜蜂渺小在于活的时间短的小动物。 C、蜜蜂高尚在于为他人酿造美好生活。 D、为下文赞美田里农民的渺小作铺垫。
(3)、联系上下文,第②段的作用有 
(4)、联系全文,第⑱段有何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寞是一种乐趣

    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②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己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③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④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⑤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甲]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乙]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丙]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⑥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⑦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少年爱国者

亚米契斯(意大利)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  “拿去吧!”“拿去吧!”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

    ⑥“蠢笨的国民!”一个说。  “下等的国民!”一个说。  “强盗……”

    ⑦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⑧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

    ⑨“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第五站·散文天地;小语和小文从网上读到了《品味茶香的芬芳》一文,很受感动,准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拓展阅读。请你阅读文章,帮助她们完成以下任务。

品味茶香的芬芳

彭千雪

①那一抹茶香的芬芳,在这春光中又一次苏醒。我仿佛看到,那山茶花的绚烂,我仿佛嗅到,那沁人心脾的茶香。

②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爱茶,种茶,采茶,沏茶,品茶,让我的童年岁月里始终弥散着悠然的茶香,沁人心脾。记忆中的故乡,是那萦绕着濡湿梅雨的江南小镇,是外婆背着竹荚、踏着湿漉的青石板的身影,她哼着“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昆曲,带着我走向山林深处。

③正值早春时节的烟雨江南,晨曦微亮,春光涤荡,山茶花的芬芳酝酿在空气里。“瞧, 一片山茶花呐!”外婆呼唤着左顾右盼的我,我欢快地奔过去,外婆便将一把小剪刀递给我。

④“小心点儿,把剪刀拿稳了……别急,慢慢来……”终于“咔嚓”一声,茶叶应声而落。等采够上好的茶叶后,外婆便牵着我来到一泓潭水前,轻轻地将我稚嫩的小手放入清水中,那潭水柔滑如绸缎一般,洗去我手上的淤泥。

⑤当层林被烟霞尽染的时候,我和外婆便下山了。走在熟悉的青石板上,邻里间袅袅茶烟升起,远处青山如黛,夕阳将外婆的影子拉得老长,她那略显伛偻却矫健的背影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⑥转眼间,仲夏已至。绵延不绝的蝉鸣声在葳蕤的夏日里回响,我和小伙伴们下到田里收割水稻。骄阳似火,曝晒着稻田,我干了一会儿,就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一进门就喊道:“外婆,我想喝冬瓜茶啦!”,然后便坐到“呼哧呼哧”的风扇下,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⑦外婆坐在茶案边,一心一意地沏茶。她挑选出上乘的茶叶,均匀地散入盏内,捧起煮好晾凉的冬瓜水壶,缓缓倒入杯中。掀开茶盖,白雾腾起,清香四溢,酣畅浸入四肢,似簌簌清风拂过,激起我心畔微波涟漪。刹那间,内心的燥热仿佛已经消散了几分。我捧起茶盏,甘甜清冽的冬瓜茶的味道弥散在喉咙中,浓郁而温存。细碎的阳光透过罅隙倾泻而入,折射在外婆慈爱而温暖的面容上。“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我眯着眼睛轻吮一口冬瓜茶,茶香的甘甜氤氲在唇齿间,荡漾开丝丝暖意。

⑧夏天过了就是金秋,开学的日子已至。犹记得我离乡求学的那天,外婆站在月台上不停地向我挥手,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滑落。随着一声火车汽笛的长鸣,她的身影愈来愈远,直到消失在视线之中。

⑨时光就如那绿皮火车般,载着光阴驰向远方,再不回头。如今,我还是喜欢对着一盏冬瓜茶,在氤氲的香雾里依稀看见外婆和蔼的面容,在思念中,仿佛嗅到了一缕茶香的芬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