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温州新希望联盟”第二次联考试卷(1.1-3.8)
选项 | 错误实例 | 错因分析 |
A |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 反应产物不正确 |
B | SO2+NaOH=Na2SO4+H2O | 只缺少沉淀符号 |
C | 3Fe+2O2=Fe3O4 | 反应条件不正确 |
D |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 俗名纯碱不正确 |
实验1结束后,同学们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建立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blank#}1{#/blank#}.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Na2CO3;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组内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了实验2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 无白色沉淀 | ①{#blank#}2{#/blank#}. |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 量的盐酸溶液 | ②{#blank#}3{#/blank#}. | 猜想二成立 |
请将表格中的实验结论①与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①从微观分析,实验1中OH-并没有实质参与反应,无法准确得出可溶性碱能与盐反应这一化学通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Na2CO3溶液更换为{#blank#}4{#/blank#}溶液进行实验,让OH实质参与反应来得出可溶性碱的这一化学通性。
②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实验编号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烧杯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 0.29 | 0.87 | 1.45 | 1.45 |
请计算:
(1)100g混合液中硫酸镁的质量。
(2)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在下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质量。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并不断振荡。 | {#blank#}1{#/blank#} |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并不断振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 (1) 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 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blank#}2{#/blank#}。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1 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 ,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blank#}3{#/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