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出自《与朱元思书》

(乙)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⑵国人奇之,告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出自《杨靖与猴弈》

注释:①西番: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遁:隐身。③诏:(皇帝)下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风烟净(

猛浪若

于山中树下(

言杨靖善弈(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老猴“遂败”的原因是什么?
(4)、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B、甲文中“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那些高谈阔论者对朝廷的厌烦。 C、两文中“负势竞上”“一老猴于树上”“上诏征能弈者”里三个“上”意思都不一样。 D、甲文主要以摹写清丽奇秀的景物为主,乙文主要以简练明快又生动流畅的叙事为主。
举一反三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荣誉墙外的心事

马宁 张子轩

    ①高铖蔚三年前毕业分配来到泉州舰,一艘继承了“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的英雄舰艇,上舰没久,他就发现,舰上官兵的荣誉感格外强。

    ②四级军士长周林华高中毕业,接舰之初从枪炮专业转型到信息化程度高的导弹专业。这些年他苦学苦干,编写导弹专业教学教案30余课,培养导弹专业技术骨干10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老周班长的口头禅。

    ③电工班长张建钧修理技术过硬,还没退伍就被多家企业盯上并许以高薪,他却全都拒绝了自己“猛虎兵”还没当够……

    ④出海归来,舰上组织大清洁。高铖蔚发现,平时团结友爱的战士争了起来,大家都抢着擦拭舰艇狭窄通道里新换过的荣誉墙,你擦一遍,我再擦一遍。

    ⑤几天后,舰艇开放日。老兵韩建廷站在荣誉墙前给大家讲起“猛虎兵”的红色故事。当年,崇武以东海战,“海上猛虎艇”一战成名,首创了人民海军近战夜战、以“小艇打大舰”的海战奇迹,铸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上猛虎精神”。炮火连天、巨浪滔天,荣誉墙的浮雕生动展示着当时的战斗情景。墙壁上悬挂电视机,播放着英雄舰纪录片,官兵可以随时观看。看看这些,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高铖蔚心中升腾起来。高铖蔚明白了,荣誉墙对战斗精神的再现与时时熏染,让“猛虎传人”格外珍视荣誉。

    ⑥这面荣誉墙,也让信号兵吴永杰解决了“心事”。他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带着满腔热忱来到舰上,结果第一次出海就吐得昏天黑地,再加上薄弱的军事素质让他屡屡受挫,曾一度陷入迷茫。

    ⑦一次教育活动中,在崇武以东海战中咬破手指写下战书的老英雄杨进兴登舰参观,与官兵交流。吴永杰鼓起勇气,红着脸向杨老诉说了自己的“心事”。杨进兴认真听完,指着荣誉墙上的战斗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小同志,我们一样,都是信号兵。我们又不一样,你可是大学生!要记住自己是‘猛虎传人’,俯下身子干,你一定能超过我!”杨老一番话让吴永杰心潮澎湃。两年时间里他白天练专业、晚上学理论,刻苦训练。如今,他已是一名出色的信号兵,参加国际信号比武获二等奖。他说荣誉墙是块宝,带来了老英雄的牵挂,带来了奋斗的动力…

    ⑧“我们把‘海上猛虎艇’的光辉航程展现在荣誉墙上,就是想让官兵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画好自己的样子,让老一辈战斗英雄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官兵的力量源泉。”该舰领导说。

    ⑨不久前,舰上在荣誉墙边设立了“留念角”,让退伍老兵在上面贴照片、写寄语。荣誉墙前回味历史,细数荣誉,新一代“海上猛虎艇”的官兵越发凊楚,他们驾驭的这艘战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宸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