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 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儿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儿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左翻翻,右翻翻,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儿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句子中“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已不再年轻。 D、“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这个对母亲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2)、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标题“超重”的含义。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小说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儿子的心理描写,不少于20个字。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5)、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天平如此失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妇女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11)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12)“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13)“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14)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忏悔的玫瑰

米哈依尔·努埃曼

    少女赛玛拉面含羞色,伸出她那柔嫩纤细的手采摘一朵玫瑰花。这朵花同赛玛拉绯红的脸颊一样绚丽。可她刚掐住玫瑰花枝就尖叫着跳起来。赛玛拉疼痛地抖着手,手指被刺起一个紫红的血泡。珍珠似的眼泪滚落在她的脸蛋上。赛玛拉用手绢擦着血嘟哝着:“玫瑰花,你真坑人!”然后捂着手哭着走了。

    玫瑰花很难过,花瓣失去了鲜艳。她伤心地喃喃自语:“大自然啊.我感谢你,你给了我秀美的花姿,给了我馥郁的芬芳。可你为什么又在我的树枝上装饰这么多像野猫爪子一样伤害别人的刺呢?我不愿意做一朵让人讨厌的花。我不愿意……”清晨,当玫瑰树醒来的时候,玫瑰花还在悲伤。玫瑰树感到自己身上起了些变化.她摸摸花朵,没有变化,又摸摸枝条,使她兴奋的是她的刺已经没有了,就像茉莉花的枝条,光滑柔软。

    玫瑰树在凉凉的溪水和沙沙的微风伴随下摇摇翩翩。

    这时一个小羊倌赶着几只山羊去牧场路过这里。几只小羊咩咩地欢叫着,跟在后面。

    羊群突然奔向玫瑰树……

    贪婪地吞吃着玫瑰花……

    无情地践踏树枝……

    小羊羔也从母羊身后窜到前面,叼咬残存的花蕾,边嚼边用小脚乱蹬。随后,在小羊倌粗犷的吆喝声使它们害怕时,羊群才继续上路。

    太阳已经升起.蔚蓝天空的朵朵白云映在清澈的小溪的水面上。

    玫瑰树和往常一样,把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小溪水面上。她看见了什么?

    玫瑰树看到自己已是一身秃枝,只幸存残花败叶。此时她才领会到大自然的睿智。

    是的,大自然赋予玫瑰沁人肺腑的芳香和令人陶醉的色泽;并且为了保护这馥郁的芳香和捍卫这迷人的色彩免遭侵害蹂躏,又赋予玫瑰那野猫利爪似的尖刺。人在品格修养上,必须从花朵学到教训。为什么栀子花普遍为人喜爱,只有一个理由,因为它绝不妄想玫瑰花般的香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照亮美国的蜡烛

    ①17岁的埃利斯·塔克身体很强壮,浑身充满了力量。镇子上的人都说,他将来准是把干活的好手。镇子挨着矿山,镇上许多人都在矿山上工作。

    ②埃利斯·塔克跟着母亲生活。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死在了矿井下。母亲只能依靠卖饭来养活塔克和自己。

    ③塔克高中毕业后,背着母亲独自去了矿山。他需要一份工作。矿主看了看他,用拳头捶了几下他的胸膛,然后大笑着点头,让他签了合同。

    ④回家的路上,兴奋的塔克想着自己以后能够替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显得相当快乐。他哼着歌,却忽视了矿山上那接得乱七八糟的高压电线。

    ⑤一道绚丽的电弧,高温让塔克惨叫一声昏倒在地,所幸的是,他被高压电线弹开,而不是被吸在上面。直到夜幕降临,矿工们才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两条腿已经被高温烧得焦煳。

    ⑥大家急忙把塔克送到了距离镇子最近的医院。经过抢救,虽然塔克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双腿,他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埃利斯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祈祷着这一切都是一场噩梦,让自己早些醒来,可她等来的,却是塔克的委靡不振。

    ⑦出院之后,他多次企图自杀。这让埃利斯夫人无法继续出去卖饭来维持生计。母子俩人过得很惨淡。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埃利斯夫人仍旧坚持每天在花瓶里换上一束野花,想以此来打动儿子,让他坚强地活下去。

    ⑧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塔克终身难忘。因为飓风的肆虐,小镇上的电缆被风吹断了。整个小镇都陷入了黑暗之中。埃利斯夫人一边喊着塔克的名字,一边寻找着火柴和蜡烛。

    ⑨翻遍了整个家里,埃利斯夫人只找到了一个约有一厘米高的蜡头,她把蜡头放在桌子上,然后划亮了火柴。

    ⑩“哈,看看,我们只剩下这个了,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塔克阴阳怪气地说。

    ⑪埃利斯夫人颤抖着,把那根蜡烛点亮,大步朝儿子走过去,然后,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⑫蜡烛柔和的光芒在房间里跳动着,屋子里顿时明亮了不少。埃利斯夫人严厉地说:“塔克,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你给我看着!就算是再短的蜡烛,也比你有用。它们一样可以发出不逊色于整根蜡烛的光亮。”

    ⑬捂着火辣辣的脸,塔克安静得像一尊雕像

    ⑭塔克很快离开了轮椅,他请求母亲给他做了两个棉垫,绑在了残缺的大腿下面。他挣扎着,用手撑着地慢慢地向前挪动着——他要去矿山,走过那坎坷的满是石头的路。

    ⑮埃利斯夫人跟在儿子的后面,看他努力地挪动着,碎石把他的双手磨烂,血流在地上。许多人大喊着埃利斯夫人,问她是不是疯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埃利斯夫人却微笑着默不作声,眼里噙满泪水。

    ⑯塔克从家挪动到矿山上,整整用了八个小时。疼痛让他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又被风吹干了,然后再次湿透。如果不是他失去双腿,矿主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泥人是谁。

    ⑰在塔克的要求下,矿主终于答应给他一份检查旧矿洞和新打的矿洞的机会。那需要人具备灵敏的鼻子和经验。

    ⑱没有人相信塔克会干好这份工作,可塔克坚持了下来。

    ⑲时至今日,塔克已经坚持做了23年,并且仍然准备做下去。他不但用自己的努力养活了母亲,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如今,埃利斯夫人已经去世。头发花白的矿主,也想给塔克一个安稳的没有危险的工作。可是,被塔克坚决地拒绝了。

    ⑳塔克说,他永远记得那个停电的夜晚,母亲的一个耳光和那句话——就算是最短的蜡烛,也一样能够发光!

㉑洛杉矶时报大篇幅地报道了塔克的故事。人们都亲昵地称赞这个曾经有1.92米身高的中年男人——照亮美国的蜡烛!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卧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

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槃的凤凰得到了新生。

④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 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 “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 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国庆还没到, 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 这一次, 是在医院。 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 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 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 走到您的身边, 轻轻地唤您一声 “外婆”, 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 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 很多东西, 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 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