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

①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回首来路,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充满坎坷,令人感慨。发现之初,国家积贫积弱。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国人巧取豪夺,蒙尘异乡,给我们留下伤痛和遗憾。盛世修志,正当其时。今日中国,发展迅猛,国力强盛。继往开来,将甲骨文研究好,需要一大批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学者投入研究,争取有所突破。与此同时,甲骨文研究要走出“象牙之塔”,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体现出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活化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③其一,让甲骨文冒热气。毕竟甲骨文是古老文字,历经三千多年岁月,多半变得不可识。在已发现的5000多个甲骨文字中,明确被破译的只有1500字左右,余下3000多字,考释难度极大。要让甲骨文为更多公众知晓,要不断提高它的出镜率和热辣度,像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做好普及工作。

④其二,使甲骨文接地气。在应用中认知、在认知中应用,应用是活化文明的最好途径,甲骨文也不例外。甲骨文距离今天生活太久远,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妨碍它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应用。譬如,之前有人用甲骨文制作微信“表情包”,因其形象、有趣而颇受用户青睐,极富创意。

⑤其三,为甲骨文攒人气。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发出“辨识一字10万元”的“悬赏令”,迄今已有一人获奖;不久前,第二次活动开锣,依然“一字10万元”。可以说,普通公众赢取巨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志在参与,此举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由此聚集起的人气对甲骨文研究也大有裨益。

⑥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既要有学者去研究,也要有文化人去推广,让它活在当下。

(1)、用自己的话概括如何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
(2)、第②自然段的画线句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和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止痛处方

                                                                                                               侯文咏
       升任主治医师后,我第一次穿上崭新的白色长袍,非常得意。在我们的领域里,白色长袍是知识与权威的象征,对一个医师意义非凡。
我有一块黑板,写着不同病人的名字。护理站的黑板上,如果病人的名字被擦掉,通常表示这个病人康复出院了。可是,我的黑板上全是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物的晚期癌症病人的名字,如果有人的名字被擦掉,多半表示这个病人已经过世。
        那时候,我刚升任主治医师不久,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我总是召集许多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穿着白色长袍,到病房去查房。
        有一个孩子是我的病人,也是我的读者。第一次见面,他问我:“我看了你的短篇小说集,那篇《孩子,我的梦……》为什么时间是倒着写的?”
“那个孩子是血癌患者,时间往前走,病情恶化,愈写愈不忍心。”我告诉他,“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我可以把时间倒着写,这样小孩就可以康复了……”
“我想的果然没错。”他露出微笑,伸出手,“很高兴看到你。”
         “怎么了?”我握着他的手,好奇地问。
         “没什么,”他喜滋滋地说,“我很喜欢你的作品,你证实了我的想法,最好的东西其实是在文字之外的。”
        我们聊得很好,我承认自己有点偏心,喜欢到这个小孩的病房去查房。当然,除了作品被理解的喜悦外,还因为我开的止痛药每次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取得最明显的效果,他总是很神奇地印证我的治疗理论与止痛策略。
        孩子的家属欢喜地对我说:“他看到你来特别高兴。同样的药明明别的医师开过了,可是,只要是你开的,对他就特别有效。”
        他的病情改善,使我很容易在大家面前树立专业的权威感。每次我带着住院医师及实习医师查房时,总会特意绕到他的病房去,意气风发地进行我的临床教学。虽然我注意到他愈来愈衰弱,可是,他在疼痛控制上的表现,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我有各式各样的病人,当我们变成好朋友时,病人总是跟我谈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生病之后对生命看法的改变。我和这个年轻的病人共度了一些美好的时光。不管他的情况如何差,他从不吝于称赞我的处方对他病情的改善。
        那个孩子临终前想见我,我接到病房的传呼时,以为只是普通的问题,我可以忙完后再过去处理,没想到竟然错过了他的临终时刻。后来,我知道他已经过世时,心情有些怆然。
        见到孩子的父母时,他们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们的眼神有点失望,好像对我说着:“我们曾那么相信你。”那样的眼神对我来讲很沉重。我知道,在我们之间,有些什么也跟着死了。我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之后决定离开,孩子的父母叫住我,拿出一大包东西来。
         “这是我们在他临终之前答应他要亲手交给你的。”孩子的母亲把东西交给我,“他不准我们拆,也不准别人看,要我们直接交给你本人。我们不晓得那是什么,应该是很重要的东西。”
        我接过那一大包东西,拿在手上轻飘飘的。我回到办公室,好奇地拆开包装,最先从包装里掉出几粒止痛药丸,等我把整个包装拆开,发现那是一整包止痛药丸。
        我很快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急于在临终前见我了。原来,这个孩子一粒止痛药都没有吃。为了替我维护尊严,他想在死前偷偷地把止痛药还给我。
        这个孩子因为喜欢我,希望我一次一次地去看他。他忍痛不吃药,我也就从来不曾在医学上真正帮助过他。那些让我得意扬扬的所谓成功的治疗策略、药物处方以及疼痛的改善,不过是那个孩子对我的鼓励。从头到尾,我竟然利用我的医学权威,不断地从这个孩子有限的生命中索取信心与成就感。
       这个孩子用他仅有的生命力,支持着一个年轻主治医师的不成熟与骄傲。
                                                                                                                                                                                                       ——摘自《读者》2014年第8期

阅读《关于白开水的传闻》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关白开水的传闻近来很热,真的,还是假的?

      ②日前,北京市卫计委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逐一解惑。

      ③范志红解释,在80℃以上时,水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这个温度足以杀死微生物。水温降至60℃以下时,水环境就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水多久会变质?并没有固定时间,因为水会受客观环境影响,比如外界温度。夏季气温超过30℃,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繁殖较快,极易污染水,引起人体腹泻。所以,夏季的隔夜水最好别喝,冬季的隔夜水最好装在有盖的容器中,比如暖水瓶。专家建议,烧开的水不宜放置太久,过了好几天的开水最好别再饮用。

      ④“大量喝水就能瘦”的说法没有科学证据。如果正在通过饮食减肥,多喝水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如果并没有控制饮食,想只靠多喝水减肥,那就很难达到效果。

      ⑤特别要注意的是,水饮用过多可能导致低钠血症,甚至有水中毒的危险性。喝水是一种好习惯,但大量喝水对于减肥来说并没有任何其他的作用。适当饮水,保持睡眠和平衡的膳食营养,才能保持天然的健康和美丽。

      ⑥范志红说,如果隔夜水中没有物质基础,致癌物质是不会凭空诞生的。人们最担心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必须要在含有硝酸盐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但普通的饮用矿泉水或者纯净水中要么只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要么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致癌物质不会凭空诞生。只要能保证水质来源本身符合安全标准,理论上水再怎么烧也不会产生致癌物质。但隔夜的茶水会产生氨基酸等物质,时间一长容易导致微生物繁衍,不宜饮用。

      ⑦饮水机里的水如果放置时间太长肯定不如原来新鲜,比如会存在细菌污染等情况,但对其他物质来说,不会有太大改变。现在饮水机的加热温度一般是100℃,即使反复煮,水质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如果水质合格、硝酸盐含量很少,那么煮沸之后所能产生的亚硝酸盐也会很少。

                                                                                                                                                   (选自2017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方,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再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7月23日,有改动)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盘曲,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百川千溪,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浩翰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a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植物种类繁多;b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在黄河中游。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产生了“仰韶文化”。后来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而当时的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是居四方之中,所以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黄河成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西安市半坡村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5000-6000年以前人们使用的简陋木、石农具,木结构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有精美的带有图案的彩陶,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好几个朝代的都城都建立在黄河流域,我国历史上六大都城的一半是黄河流域的古城(今西安、洛阳和开封),特别是几代帝王的都城长安,曾是我国东西方交通的枢纽,也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所代表的我国唐代文化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文化。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也是革命斗争的舞台。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都曾在黄河流域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推动了我国历史前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里打击敌寇,为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文化的源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盘绽放,俊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进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成、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姆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营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益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