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娄底市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课外阅读。

野菊花

    我外婆家在南方。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是它没有开花的时候,却很不起眼。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很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以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还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泡了一杯,尝一口,只觉得清香直入肺腑,真是上好的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闻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方面来介绍野菊花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写作手法,是为了突出菊花
(3)、野菊花的用途有很多,如
(4)、文章赞美了野菊花的什么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

                                                                                                   涩涩的香布袋

    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事隔多年,但抹也抹不去。

    那是“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林州市石板岩村的王相岩。在下山的路上,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儿的孩子正在放秋假,他们所谓的秋假其实就是回家帮助家长干活。”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三大特产——花椒、山楂、核桃。因此,我们特别留心石梯两旁的杂货。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卖香布袋的小女孩吸引了我。她穿着一件大红色外套,脑后随意地扎着一个辫儿,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们走了过去,就对我们说:“买一个香布袋吧,能驱邪气,保平安。”妈妈摸了摸香布袋,问她:“这是你妈妈缝好,让你来卖的?”   “妈妈没让我做,这是我自己做的。”“那你这香布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她说:“是我上山采来的治腰酸背痛的中药。”“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啊!”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称赞到。我问她:“你也在放秋假吧!”她摇摇头说:“我没有上学。”“没上学?”我追问道:“你今年多大了?”“9岁了。”我急着问:“那你怎么还没上学?”她怯怯地说:“我家里没钱。”原来,她是一个因家里穷而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与她同龄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看着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布袋,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个。她卖5角钱一个,妈妈掏了5元钱递给她,她说:“太多了,我找不开。”妈妈一边拉我离开,一边说:“不用找了,不用找了。”我回头向她招手说:“再见!”同时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早日跨入学校大门。

    回到家,我仔细地端详着香布袋,才发现上面绣的“桃花洞纪念”5个字中,有两个字的笔画都少了一笔。我想:一定是哪个上过学的小伙伴帮她写的字,她在绣字时,因不识字而漏绣了。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我把它挂在书桌前,让它来激励我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建造更多的希望小学,让全国像她一样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块625欧元的树皮

    德国里特堡的高中生克雷斯蒂在驾车旅行时,发生了一起车祸。为了避让一辆迎面而来的运货卡车,克雷斯蒂紧急转舵,结果撞到了公路边的一棵槭树上。

    这是一棵有20年树龄的大树,很粗壮,所以,克雷斯蒂的小汽车当场就撞报废了,而克雷斯蒂本人也撞成了严重脑震荡,幸亏被巡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克雷斯蒂还没有痊愈出院,一张由当地林业部门开出的付费信函已经邮寄到了他的家里。付费账单上写着:克雷斯蒂先生,由于您肇事撞破了路边槭树的树皮,所以请您到银行支付625欧元费用。下面,还附了一份应付款项明细。

    第一项,树皮伤害费。被撞槭树树围长度为89厘米,虽然事后依然郁郁葱葱,挺拔如初,但树皮受损部分长33厘米。按照规定,肇事者应赔偿槭树价值980欧元的55%,539欧元。

第二项,受损树皮清理费。事故发生后,护树人员花了三小时清理受损树皮,应付劳务费79.5欧元。

第三项,见习费。一名实习生在清理现场帮忙0.25小时,按规定付费1.5欧元。

    第四项,医药费。树干伤口处被涂上了5欧元的药膏,应由肇事者支付。

“不就是擦伤一块树皮吗?何必这样兴师动众?”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张罚单后都会这样认为。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林业部分也不应该多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真遇上了,我们一定会说:“没事做了,无聊。”

    但德国的林业部门却郑重其事,他们有一套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论:树也是生命,交通肇事者,要为伤及到的任何生命负责,所以,那棵被撞伤的槭树也不能例外。

课外阅读我能行。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总怀着特别尊敬的感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在田垄上“相遇”的那一次。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田间小路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料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当我们犹豫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全都跟着它走离窄路,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住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们拖着沉重的犁,低着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播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的时候,它们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也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更不像西班牙的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暴力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归国博士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 年,他离开日本,和爱人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在苏州附属医院建造了一-所研究室,花了整整100万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一定很有钱,问他:“你带的什么手表?”他爽朗的笑道:“国产的,苏州牌,便宜,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100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国产表。人们被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敬佩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7年了,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访问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常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11年了,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累累硕果,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病,现在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