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中国年画,民俗文化的一种图解
曾禾
①在春节传统习俗里,年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②学者冯骥才曾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这一“源头”确实历史悠久。(A)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将就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平安无事。李世民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作“门神”。民间便纷纷效仿。(B)
③宋朝时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使得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为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后又逐渐形成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C)
④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更为成熟,使得木版年画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D)
⑤年画在清代进入鼎盛期,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俗小说的风行,又为大量的年画作坊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清代年画题材多,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受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明暗透视的技法也在年画创作中得到应用,有的作品在画面上还直接印上“仿泰西笔意”等字样,年画也因此成为清代西风东渐的一个窗口。
⑥年画的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被称为“纸画”,明代被称为“画贴”,清代被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朝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与此同时,年画拥有了固定含义,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画作,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
⑦可以说,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大量的人文和自然信息。年画虽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价值取向与特征。第一,吉祥的主题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观念。第二,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第三,想象力在年画艺术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第四,各地年画工艺都有固定的传承方式和工艺流程传统。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
材料一:
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态度 占比 项目 |
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 |
增加见义勇为加10—20分 |
支持 |
91.47% |
3.56% |
反对 |
4.05% |
68.44% |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态度 占比 方式 |
裸分录取 |
自主录取 |
适当加分录取 |
其它 |
支持 |
51.10% |
11.73% |
19.83% |
17.34% |
材料三:
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务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太多教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于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裸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耀疆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