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丹江口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足以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说道,“是一匹马。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为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但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别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这匹马可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了。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穆拉德头也不抬地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我看着穆拉德。穆拉德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把马牵回了旧谷仓。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1)、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①私藏白马——②——③——④归还白马

(2)、下面句子都写“我”“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②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3)、小说开头部分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为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
(4)、文中写穆拉德救助受伤的小鸟,有什么意义?
(5)、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了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允许孩子犯错误,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6)、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或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__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___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阅读《永不贬值的财富》,回答问题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选段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白求恩①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②。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现代文阅读

新手机

     我从矿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一直捡儿子淘汰的手机用,已成常态。这不,旧手机又打不开了。一狠心,我决定让儿子陪我去买个新的。那天是个大雪天,像是老天在用筛子往下筛面。街道上的积雪足有一尺来厚,小轿车根本就走不了,我和儿子只能步行。

    一开始,我坚持选个便宜点的手机,能打电话能用微信就行。可儿子坚持要买个好一点的。但有一点我们爷俩是有共识的,买国产品牌。我们来到儿子同学开的一家国产手机专卖店,同学向儿推荐了一款刚刚上市的新手机,售价5000多元。我觉得什么都好,就是价格太贵了。我犹犹豫豫地对儿子说:“要不买一款便宜的吧?”

     儿子的同学见状说:游戏。你可以把你现在用的给老爷子,你用这一款。”儿子却说:“我老爸辛苦了一辈子,好东西都给我们了,自己从不争什么,这回我要让他时尚一把!”子“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要买就一步到位。但老爷子用这一款有点白瞎,他也不打.

雪渐渐停了。

我的眼睛有点湿润,感到身上轻松很多。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某个冬天的夜晚。那天,我陪同从部队回乡任职的老矿长一起去县城开会,回来时,顺便拉些被服。由于雪太大,汽车根本开不动,我们只能用马爬犁往回拉。我那时当矿工刚半年多,觉得自己身上有的是力气,就装了满满一大爬犁。当时,天特别冷,大烟炮把平地里的雪刮起几丈高,有的路段光滑得难以立足,有的路段堆起几尺深的大雪窝子。马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没办法,我穿着矿上刚发的翻毛大头鞋走在前面用绳子拉马,老矿长则穿着已经很旧的棉胶鞋在后面推。走着走着,我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硬物敲击路面的声音,“咯噔、咯噔”,像矿上采石时铁锤敲打石块的声音。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寻找,什么都没有。再拉起来,声音又响起。我干脆放下绳子,来到老矿长身边,让他跺跺脚。老矿长不知所措,就按我说的跺了几下脚。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老矿长把新大头鞋都给了那些矿难职工的家属们,那声音正是老矿长冻僵了的旧胶鞋敲打路面时发出的。我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了。老矿长平时像亲儿子一样照顾我,呵护着全矿职工。我从爬犁上拽下一个被服包,把老矿长按在上面,解开他的鞋带,慢慢地脱下旧胶鞋,把他的双脚放进我的怀里暖着。老矿长使劲往回抽,我就是不撒手。之后,我把自己的大头鞋脱下来,给老矿长穿上,自己穿上他的旧胶鞋。那双旧胶鞋我一直保留着。后来,矿上建了一个矿史馆。已经当上矿长的我专门把那双旧胶鞋摆在了馆内显眼的位置,并在全矿职工中倡导敬老爱幼。

儿子看我有些愣神,问:“爸,你咋了?”我敷衍着说:“没事,想起了一些往事。”我们爷俩回到家时,小孙子已经睡了。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梦中,小孙子一嗓子把我喊醒了:“爷爷,新手机!谁的?”我睡眼惺忪地回答:“我的。”“谁给你买的?”“你爸。”

儿子走进我的卧室,看到小孙子拿着我的新手机爱不释手,便故意逗他说:“等我老了你能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吗?”小孙子响亮地回答:“能,一定能!”儿子问: “为什么?”小孙子骄傲地说:“那天矿长伯伯来我们幼儿园时讲过,要敬老爱幼。”全家人都乐了,我和老伴儿笑得尤其开心。

 看着小孙子拿着手机不停地翻转琢磨,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关上,还用相机给全家人逐个拍照,真像个小摄影师,我不禁笑了。是啊,这部新手机是儿子特意给我挑选的。以往我们家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只要是好东西,都是可着孙子或是儿子、儿媳先来,我和老伴一般都用他们剩下的。他们用得心安理得,我们自己也心甘情愿。

 吃早饭时,屋外大雪纷飞,窗户上的霜花让屋里的光线变得有些昏暗。桌上放着糖醋排骨,金黄透亮,香气像个淘气的小虫子直钻到人的心里。大家都在夹菜往嘴里送,我也随意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精排送到小孙子的碗里。小孙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推着说:“爷爷您吃吧,我不要。”他的笑脸花朵般绽放着。一家人都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

窗户上的霜花好像想到了什么,知趣地融化了不少,屋里的光线也明亮起来。 

 ( 选自《湄潭工业报》)

现代文阅读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太太在街边散步,年轻人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太一头短发,略有花白。 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母亲,她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②孰料初中毕业,我便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 况且母亲终日操劳,在她眼里,散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③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④那年孩子两岁,一直照顾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要上班,只得请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儿活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空闲时,我便主动拉她在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木已有几分葱郁,小草都高高兴兴。我兴致勃勃地向母亲介绍着眼前的一切,母亲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A】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便问:“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这两天下班回家吃什么,他不会做饭。”原来如此! 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正就两三天,只好叫我爸先克服一下了。”就这样,我期待已久的陪母亲散步的愿望,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⑤当我送母亲回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时,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开母亲了,自己之前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 从此我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⑥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后来在扫盲时上过几堂课,又多亏父亲的耐心教导,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再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为了提高她的学习兴趣,我们常会带一些《红岩》《简·爱》等名著给她看。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回去看望父母时,母亲总是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子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致勃勃地讲述小说中的故事。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她说:“《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⑦有次正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旁吃晚饭,她仍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我的小说,那该多有意思啊!

⑧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时,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时,走着走着,便会慢慢向她靠拢,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时,他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但她说的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耐心倾听。在这些琐碎的家常中,我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和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⑨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是与母亲谈得多一些,这时父亲常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走着走着,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我们娘儿俩散步的背影呢!

⑩母亲71岁那年,我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回家看望母亲,她听后自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菜场买菜。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陪母亲散步了。一路上她难得地问起了我的工作情况,我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B】如今她已去世,尽管我又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什么比母亲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⑪现在想来,当年陪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和值得回味的幸福时光了。如果有来生,我还想陪母亲散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