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龙岩漳平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和赋税……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变法后,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指出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诸侯国。
(2)、你同意材料中有关商鞅变法影响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成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选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7年,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创办《湘学报》。1898年,他和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从凭票供应肉、蛋、油到各种美味食品应有尽有,以至于“减肥”成为时尚;居住条件的改善引发了“装修热”;从骑自行车出门到开私家车远行,“自驾游”成为时尚。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公元7世纪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材料四: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材料五:

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