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冀中的地道战》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本段主要介绍了任丘地道的。作者分别从地道、等方面作介绍。
(2)、画线的语句是为了说明
(3)、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和(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E.分类别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

①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城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捧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③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圈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⑤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类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圈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国,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动,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阅读理解

①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②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时,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于飞机。 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几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蜻蜓的这种“特技”表演。

③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果飞机机翼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机翼就会折断。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依照翅痣,在飞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从此战胜了“颤振”,保证了飞机的安全。

(有改动)

不起眼的肚脐

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手能摸到肚脐眼儿的人,身材肯定很好”的说法在网上传开了。其实,反手摸肚脐眼儿并非美学标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肚脐眼儿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②肚脐是我们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 1.0~2.0厘米的一个小凹陷或小突出,十分不起眼。婴儿在未出世时,还不具备呼吸和进食的能力,全靠脐带从母体获取养分。等到婴儿呱呱坠地,人们会把脐带剪断,而脐带上残存的部分,几天后就会坏死脱落。至于那个腹部连接脐带的孔洞,则逐渐封死并长出新的皮肤,成为肚脐。脐带上原先的血管不再参与血液循环,变成了连接肝脏的韧带,起到固定肝脏位置的作用。

③每个人的肚脐几乎都不一样:有些人的肚脐就是一个凹陷的黑洞,有的则像一个结……其实,标准的肚脐应该是一个突出的肉球,不过这取决于出生时,护士处理脐带的手艺。至于肚脐凹凸,则跟人的胖瘦有关系,腹部脂肪越多,肚子上的肉就越厚,而肚脐由于连接着韧带,被韧带扯着不能随意移动。所以,它只能在原地越陷越深,变成了一个黑洞。

④按照人体生长的普遍规律,肚脐的位置通常在人体的二分之一处,也就是重心的位置。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从事“跑跳系”的运动,重心越高的人下半身越长,步幅更大,跑跳能力更强;而对于摔跤、柔道选手来说,重心低则底盘更稳健。所以,看肚脐位置的高低,也成为教练选拔运动员的一种“土方法”。

⑤肚脐的皮肤相当脆弱,属于人体表皮中比较薄的一种,容易被抠破,并且那里还经常蓄积污垢和细菌,易引发感染。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生感染,人体的淋巴细胞就会对病菌进行攻击和防御。但特别不巧的是,肚脐没有淋巴组织,所以如果发炎了,只能任由病菌蹂躏。有时病菌还会顺着韧带一路感染到肝脏,那可就“摊上大事儿了”。所以说,即便肚脐不连着肠子,也别没事去抠它。

⑥小小肚脐,其实也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除了注意日常的脐部卫生,还要注意防“风”。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早、晚天气较凉爽时或者阴雨天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穿露脐装;电扇、空调的凉风不要对着脐部猛吹;睡眠时应在腹部盖上薄物或使用护脐带。在日常起居中,还要注意防止脐部意外受损伤,如烫伤、擦伤、划伤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