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XX报讯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意见,从今秋开学起,全省中小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各中小学校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经典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校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交流活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全民阅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途径,下图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的徽标。请按照总分的结构解说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历史上,北京城曾经多河富水,掘地成泉。但自1999年起,本市经历了连续8年的干旱,再加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用水量猛增,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河泉干枯,水质下降,用水告急。

    2014年12月12日,历时十余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进京,近七成用于首都自来水厂供水,还有部分填补进了密云、十三陵等大中型水库,同时为城市河湖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五年间,南水进京已超52亿立方米,本市地下水开采量压减3.36亿立方米。

    在用好南水的同时,北京市多措并举,压采地下水、关停部分自备井、河道补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局得以缓解,饮用水质量得到改善,昌平、怀柔、平谷等地陆续有干涸的水井和泉眼恢复喷涌。泉眼的“复活”,预示着北京的河流将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

   

    图1:1978年以来地下水位变化数据

    (材料二)

    有了南水作为城市供水的基本保障,北京的河湖治污也随之提速。污染严重的凉水河作为一条样本河道,重点治理。河沿岸35个排污口被封闭,两处生物除臭塔和四处离子除臭工程迅速建起;10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00多万立方米的大型再生水厂迅速建起并投入使用,高品质再生水源源不断注入河里,凉水河重现生机。这是南水北调工程修复水生态、改善水和环境的一个缩影,本市越来越多的河流正逐步恢复生机。

    2018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7亿立方米,成为本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除了将净化后的再生水补入河道作为景观用水,随着地表水资源的开采力度下降,地下水位抬升,多条河流得以“复活”。

    到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