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而且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力方面更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也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啊!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就偏科,我不撞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没太大的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学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有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50分,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的计算速度及注意力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法。我赶紧把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共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

参加工作后

C

英语学有小成

(3)、语言品味。

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5)、成长的路上我们都曾被父母责打过,相信读了本文后你对父母的责打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挨打经历并谈谈你现在对它的理解。(不得少于12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③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④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⑥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而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注]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盈然:漫溢的样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做命运的朋友(有删改)

    ①培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命运面前,我们不能任凭摆布,而要把它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命运的朋友。

    ②做命运的朋友、不低估命运的力量,聪明如李白,也只道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只能逍遥远旅,留下几片华美诗词。不凡如梵·高,奇妙的思维里诞生出名画,命运却似乎有意戏弄,直至他离开人世,也未见自身功成名就。伟大如杜甫,也只能呼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命运给予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却没有让他舒展举脚,救国救民。由此可见,命运不可低估。

    ③做命运的朋友,不高估命运的价值,谁道听天由命,则心境开阔呢?晚年失聪的贝多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完成了一首首世界名曲,“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若高估了命运的价值,世界的文化宝库中又将遗失多少瑰宝?残疾的史铁生先生凭着对生命执著的信念,完成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作品,最终无悔地辞世。坚忍如蓝湖水的他若不是做命运的朋友,又怎能度过如此精彩的人生呢?命运的价值的确不可高估。

    ④做命运的朋友,平等交心,命运是一种信仰,就像莲花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命运不可高估或低估,把命运放在平等之位,平视它的一举一动,实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席慕蓉女士经常心怀感恩,以一种旁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找到对人生不一样的诠释。她通过自身观之,也透过别人之眼,审视世界种种命运,她迷惑过,但从不抱怨,因为命运是她的朋友。

    ⑤命运是建在因果之上的玄塔。你选择了什么,命运就会给予回应。种的因,开的花,结的果,就这样在人生的白纸上隽永地写下去,我只做命运的朋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己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疼……”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

    “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粉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嚷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阅读《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ㅤㅤ①轻轻移去外面的白丝墙后,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层泥墙,那是丝线夹杂着小碎石做成的。可是这些小沙子怎么到丝墙里面去的呢?是跟着雨水渗进去的吗?不对,因为外面的丝墙上白得没有一丝斑点,更不用说什么水迹了,看来决不是从这墙上渗进去的。到后来,我才发现这是母蛛自己搬进去的,它为了怕卵受到寄生虫的侵犯,所以特地把砂粒掺在丝线里面做成一堵坚固的墙。这丝墙里面还有一个丝囊,那才是盛卵的囊。

ㅤㅤ②我打开的这个巢里面的卵已经孵化了,所以我能看到许多弱小的小蜘蛛在囊里快乐地爬来爬去。

ㅤㅤ③但是,再回过头来看看那母蛛,它为什么要舍弃那张还完好无损的网,而把巢筑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它的舍近求远自然有它的道理,你还记得它的网的样子吧?在它的网的上方,有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高高地露在树叶丛的外面,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同时也是一个很醒目的标志,它的敌人——寄生虫轻而易举地就能看到这个迷宫,然后循着它再找到迷宫蛛的巢——如果这巢离那醒目的网很近的话,那么寄生虫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的巢找到。寄生虫的卑鄙手段上面已经详细地报述过了,提防寄生虫入侵是每一个母亲为了保护下一代所必须做的一项重要事业。况且这种迷宫蛛的死敌寄生虫专门吃新生的卵,如果找到迷宫蛛的巢,会毫不客气地把它毁灭。所以聪明而尽责的迷宫蛛就趁着夜色到各处去察看地形,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作为未来家族的安乐窝,至于那个地方美观不美观,环境怎么样,倒是次要考虑的了。那沿着地面生长的矮矮的荆棘丛,它们的叶子在冬天里也不会脱落,而且它们还能钩住附近的枯叶,对迷宫蛛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理想的居处,还有那又矮又细的迷迭香丛,也是迷宫蛛爱做巢的地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