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沧州任丘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原本忙着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侧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漫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他不撒手,她也侧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上溜走了。

③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④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她的服侍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⑤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元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弯下僵硬的腰,手指触到那已经蔫软的皱皱巴巴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个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她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只好把采来的都柿当成酒,竟一发而不可收拾,吃空了盛都柿的篮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的钞票,让她买酒喝,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吗?蚂蚁喜欢合伙举起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⑥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们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秋收完再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⑦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猪圈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用竹筐把猪草背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背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成,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口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唯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⑨二鲁的脖颈上挂着一圈火红的野刺玫。金井的女孩儿,最喜欢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这一种,并且用它们做了最美的装饰。

(选自《雪窗帘》,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作者笔下的苍苍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⑧段中“天空下起了大雪”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②段中“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
举一反三
请阅读《总让你赢的那个人》,完成小题
        在西双版纳的候机厅里,一位中年妇女和白发苍苍的母亲发生了争执。
        女儿抱着怀里的孩子,将脸转向一边。身旁是偌大的行李箱和一些零碎的滇南纪念品。母亲继续对着她冷漠的后背唠叨。机场太吵,加上她们所说的是闽南话,我实在听不懂。
        忽然,女儿侧过脸去,朝母亲大吼了几句。原本在女儿怀里熟睡的孩子,被突如其来的咆哮瞬间惊醒,哇哇大哭。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又开始了若有似无的唠叨。母亲眼神闪烁,声音低轻,似乎怕被人听到。女儿则不一样,血气旺盛,势要分出高下。旁边看报纸的不看报纸了,聊天的也不聊天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对母女。
        孩子哭得更厉害,眼泪哗哗地往外涌。母亲伸手,想接过女儿手中的孩子,结果被女儿狠狠地拒绝了。女儿用坚实的胳膊肘将母亲伸来的双手拐到了一旁。女儿将孩子捧到手中,来回晃动,嘴里哼着曲调。孩子哭声小了一些,可仍旧歇不下来。女儿异常烦躁,冲着孩子大吼了几句。于是孩子哭得更凶了。
        母亲在一旁有些焦急,红着脸,说了女儿几句。女儿转过脸去,对着母亲又是一顿咆哮。母亲的忍耐显然到了极点。于是,干脆扯开嗓门,与之针锋相对。女儿的声音越来越含糊,最后也哭起来,抱着孩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母亲的声音忽然变得微弱,最后,母亲不说话,侧过身去,静静地听着女儿哭诉。
        候机厅里有人开始埋怨她们太吵,有人跑去工作室向保安反映,请求调解。当保安朝她俩疾步走来的时候,争执终于进入高潮。女儿抬起右手,抹了一把眼泪,拉着行李箱就往外冲。原本安静的母亲着急了,她一个箭步冲出去,想要拉住女儿。可惜,女儿走势太快,机场的地板太滑,结果,母亲虽然拉住了女儿的裤腿,自己却重重摔了一跤。脱落的假牙像调皮的玩具车,顺着光滑的地板,一下飞出好远。
        女儿赶紧把母亲扶起来,回到座位。工作人员把假牙清洗干净,还给了母亲。工作人员询问片刻之后,确定母亲没事,便走开了。女儿坐在母亲身边,一言不发。
       女儿独自默默地流泪。母亲掏出纸巾递给她,她不接。这时,母亲怀里的闹钟响了。母亲像得到了什么指令,开始翻寻身旁的旅行箱。母亲掏出几瓶药,配好之后,小心地递给女儿。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提醒女儿按时吃药。
       女儿仍旧不接。这次,母亲的手没有缩回,一直停在半空中,时不时地,轻碰女儿两下。母亲低着头,手捧着药,语气温和地说着什么,像是安慰,又像是道歉。许久之后,女儿极不情愿地接过了母亲手中的药丸。母亲笑着接过女儿怀里的孩子,顺道把水杯递给女儿。
        女儿赢了。我想,她一直都是赢的那个人。只是,女儿从来不会想,谁才是那个常常让她赢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 “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过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爱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爱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阅读《极微量放射性物质会影响健康吗》,回答下列各题

极微量放射性物质会影响健康吗

周婷玉

       ①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洋受核放射物污染比较重。可是因为海洋里的放射性物质扩散比较缓慢,而且海洋的海水量很大,扩散过程中随海水上下涌动,也会不断沉降,所以到目前为止对我国近海没有影响。但是不久前在黑龙江等地的空气中检测出极其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在我国部分省市的一些地区菠菜、莴苣叶等蔬菜也被检测出有微量的碘﹣131。因此引发部分地区一些民众的恐慌,出现了部分蔬菜滞销的现象。

       ②那么,吃了含有极微量放射性物质的蔬菜上,对身体到底有没能影响?

       ③根据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空气中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存。当这种放射性物质沉降到地面时,会污染地面上露天生长的蔬菜。雨雪天气会加速沉降,相当于把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洗”下来了。因此,在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一些蔬菜会被检测出有微量的碘﹣131。

       ④专家指出,目前在空气检测出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所致公众剂量仅仅相当于天然辐射课题的十万分之一,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至于检测到蔬菜表面沾染的放射性物质则更是非常微弱的,每天食用1公斤这样的蔬菜,产生的辐射剂量负担相当于天然辐射本底一天量的1‰到3‰左右

       ⑤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苏旭11日说,目前在蔬菜上检测到的极其微量的放射性碘﹣131,是可以清洗掉的。最近的一个实验显示,把检测到放射性碘﹣131的菠菜放到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再清洗一次之后就检测不到碘﹣131了。微量的情况下清洗一次,能够清洗掉50%左右,清洗3次就可以洗掉90%.而且因为含量极微小,所以洗菜时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⑥因此,公众完全不必惊慌,可以放心食用。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关于白开水的传闻》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关白开水的传闻近来很热,真的,还是假的?

      ②日前,北京市卫计委邀请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逐一解惑。

      ③范志红解释,在80℃以上时,水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这个温度足以杀死微生物。水温降至60℃以下时,水环境就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水多久会变质?并没有固定时间,因为水会受客观环境影响,比如外界温度。夏季气温超过30℃,空气湿度较高、细菌繁殖较快,极易污染水,引起人体腹泻。所以,夏季的隔夜水最好别喝,冬季的隔夜水最好装在有盖的容器中,比如暖水瓶。专家建议,烧开的水不宜放置太久,过了好几天的开水最好别再饮用。

      ④“大量喝水就能瘦”的说法没有科学证据。如果正在通过饮食减肥,多喝水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如果并没有控制饮食,想只靠多喝水减肥,那就很难达到效果。

      ⑤特别要注意的是,水饮用过多可能导致低钠血症,甚至有水中毒的危险性。喝水是一种好习惯,但大量喝水对于减肥来说并没有任何其他的作用。适当饮水,保持睡眠和平衡的膳食营养,才能保持天然的健康和美丽。

      ⑥范志红说,如果隔夜水中没有物质基础,致癌物质是不会凭空诞生的。人们最担心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必须要在含有硝酸盐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但普通的饮用矿泉水或者纯净水中要么只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要么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下致癌物质不会凭空诞生。只要能保证水质来源本身符合安全标准,理论上水再怎么烧也不会产生致癌物质。但隔夜的茶水会产生氨基酸等物质,时间一长容易导致微生物繁衍,不宜饮用。

      ⑦饮水机里的水如果放置时间太长肯定不如原来新鲜,比如会存在细菌污染等情况,但对其他物质来说,不会有太大改变。现在饮水机的加热温度一般是100℃,即使反复煮,水质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如果水质合格、硝酸盐含量很少,那么煮沸之后所能产生的亚硝酸盐也会很少。

                                                                                                                                                   (选自2017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井的春天

麦子

    春天到了,四处一派盎然,一派生机,但这一切对于一口荒废的古井来说却毫无意义。

    “伙计,春天到了。”一位流浪汉高兴地对古井嚷道。在刚刚过去的整个寒冬里,他就住在古井旁的那栋快要坍塌的小石屋里。

    “是啊,春天来了,可是我的冬天却依然存在。”古井在水面上画了一圈涟漪,那是它的叹息。

    “你不是已经解冻了吗?覆盖你的冰雪不是已经融化了吗?难道你不能嗅到远处飘来的花香,听见鸟儿的歌唱吗?”流浪汉不明白古井在说什么。

    “你说得没错,可是我的。却仍停留在冬天。”古井又在水面上画了一圈涟漪。那涟漪继而一圈一圈地不断荡漾开去。

    这次,流浪汉听懂了古井的话。

    “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年迈的流浪汉问。

    “不,我想你无法帮助我。”

    流浪汉离开了古井,春天来了,他可不想再待在那栋快要坍塌的小屋里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古井始终生活在冬天里。它的心日渐苍老,它的身体里淤泥递增,井水滞流。可就在那些荆棘快要遮蔽整口古井时,却来了一位年轻人,。

    “你好,古井。”凶猛的荆棘划破了年轻人的手,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全力站在古井的面前。

    “你好。”

    “我是一位旅行者。途中,我遇到了一位老者。在我遇见他时,他已经行动不便了。不过,他听说我要走这条路时,却让我为你捎来这个。”年轻人摊开掌心,那里有一粒红色的种子。

    “那位大发善。的人是谁?为什么要给我带来它?”

    “他说自己曾经在你的身边度过了整个冬天。”年轻人说,“他还说,也许有了它,你的春天就会来。”

    “哦,我知道他是谁了。”除了那位年迈的流浪汉,古井记不起还有谁曾停留在它的身边,和它聊起过春天。

    年轻人将那粒种子放进了古井。

    “好吧,也许它真能让我寻到春天。”古井让那粒种子停留在了自己长满青苔的井壁上。

    种子长得很慢很慢,经过三个严冬和三个春天,才冒出了一点点红色的小芽。但是,一旦开始生长,它便噌噌噌地不可遏制地向上,向上。一开始,古井很不适应种子的飞速生长。不过,还好,它知道该如何让小苗紧紧地抓牢自己,也知道该怎样引导小苗的根努力向下汲取自己体内的营养。有时,它也担心那株幼苗一不小。就掉入水中,或是被呼啦啦钻进井里的风刮跑。但不知为什么,虽然如此地紧张,它的心里却满怀淡淡的欢喜。还好,还好,一切都顺利。

    小树很快冒出了井沿,高过了荆棘。它的根、它的茎往古井的深处不停蔓延。它感受到古井将它紧紧地拥抱在怀,感受到古井在不停地冒出一串又一串欢快的气泡。

    “亲爱的井,我觉得在你的怀里好暖和。”小树对古井说。

    “是的,我也觉得好暖和。”古井说。

    在风的吹拂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野草们惊诧的目光中,在那栋已经坍塌的石屋的静默中,小树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它全身绯红,像燃烧的火焰,像高擎着的巨大火炬,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能望见,方圆几百里的鸟儿都能看见。人们手挽着手来到古井边,成群的鸟儿纷纷结伴飞了过来。

    “好绚烂的树啊!”诗人们赞叹。

    “好奇特的树啊!”鸟儿们歌唱。

    一股又一股的暖流从树干、树叶、树茎哗啦啦地涌向了古井。好温暖好温暖,古井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如此温暖过。难道这就是春天?

    “田野的尽头有一只小鹿在奔跑,山坡的尽头有一只兔子在跳舞,小河里有一条金色的鱼正在寻找它的伴侣……”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红树总会微微低下头,轻轻对古井说着话。

    “是吗?那现在一定是春天了。”古井说,然后它为红树哼唱起一首从前的从前听来的歌谣。在哼唱中,它们彼此都看见了翠绿的草、鲜红的花,还有一幅又一幅绚丽无比的春天的画。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