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材料一: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长城历史悠久、体量庞大、工程宏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网》
材料二: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材料三:下图是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人教2016版七年历史上册P89页
材料一 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教版八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 仰慕中国(注:指中原汉族政权)的文化,一意要改革旧俗……乃于公元493年,断北语,改姓氏,……奖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自此以后,鲜卑人就渐和汉人同化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都城平城地处塞上,屡遇灾荒,大部分粮食需要从黄河流域运输而来。孝文帝倾心于汉化,有意南征一统天下。494年,近百万人口跟随孝文帝来到有深厚汉文化底蕴的中原腹地——洛阳……迁都后,北魏统治地区呈现出升平富庶的景象,洛阳都市走向繁盛,吸引着大批周边民族人民涌入。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三 东晋南朝以前,南方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规模移民迁徙大多以原籍或宗族为单位,常常一次移民潮就“以十万计”,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南贫北富的情形逐渐转变。南迁人口及其后裔,与南方土著长期杂居、联姻,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变北为南。
——摘编自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