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材料一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揭开了“变法维新”序幕的是什么事件?失败说出了什么?
(4)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简述此事件的历史功绩?
(5)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有何意义?
(6)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外事之刺激” |
“中国的反映” |
||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
19世纪60至90年代 |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
|
1898年 |
戊戌变法 |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
八国联军侵华 |
1911年 |
|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
巴黎和会将中国的主权任意宰割 |
1919年 |
五四运动 |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
请回答: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所示表格是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高频词汇。
时期 | 高频词汇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9 世纪90年代 | 变法图强;实业救国;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20世纪初 | 三民主义;德先生、赛先生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