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节”盛行,是喜是忧?

今天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早在上周末,湖州市区很多商场、电影院、学校等地,就已经提前开始举办各种万圣节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

现场——湖城掀起万圣节热

10月29日晚,一场由商家组织的大型万圣节鬼马狂欢夜,在湖州火热上演。记者看到,现场人头涌涌,热同非凡,南瓜灯、骷髅等道具比比皆是。很多“90后”“00后”,甚至“10后”儿童打扮成西方经典恐怖片中的各种角色,引发了不少市民的驻足观看以及拍照和合影。

青少年——“洋节”更新奇好玩

“我挺喜欢过万圣节的,因为可以化装成搞怪的造型,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八年级学生小玲(化名)对记者说道。

“90后”小周表示,“洋节”之所以吸引年青一代,主要是因为它比中国传统节日更新鲜、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彩,“我可以变成平时不敢打扮的样子。还有很多小伙伴,大家一起尽情狂欢。而中国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有点太‘古板’。”

七嘴八舌——“洋节”vs传统文化

某高校闫玉科教授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相互渗透,一些“洋节”传入中国并日益流行是不可避免的,“当今时代,人们需要娱乐和放松的活动,来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西方节日具有娱乐性、开放性、互动性、情绪发泄性,刚好契合了不少市民的需求。”

“过‘洋节’,其实更多是在炒作节日经济概念。”某中学刘英老师表示,“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团聚,显得形式有点单一,不像‘洋节’那般可享受快餐式的狂欢。”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在“地球村”和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更应该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要让中国传统节日显得落寞、受到冷落。

(选自《湖州新闻网》,2016年10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和懂得我们灿烂的历史文化,继承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节庆里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我们通过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标识,便可让传统节庆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传统节庆和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涵和形式。时代在进步,一成不变的事物终将会被淘汰,我们要积极引导群众对节庆的正确认识,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发挥其积极因素。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在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上下功夫,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节庆文化的优势,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

(逸自《封面新闻》2019年11月19日,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节”曾经盛行的原因。
(2)、请给材料二拟一则小标题。(15字以内)
(3)、小安与小兴在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后,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安:节庆里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比如:中秋节一家人赏月、吃月饼,月儿圆圆,月饼圆圆,阖家分吃,团圈和睦。春节快到了,你能说一个你记忆中的旧年俗及其内涵吗?

小兴:

小安:传统节庆和传统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增添了新的内涵和形式。旅游过年、

网络年货节等正成为新年俗。

小兴:学“洋节”,过春节,我有个更妙的点子:

小安:你太有创意了!

(4)、今年圣诞节前夕,学校在校园网上发出禁止过“洋节”的通知,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你如何看待学校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就如何处理好过“洋节”和过传统节庆的关系,给学校提出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菜篮

    ①前不久,我携妻儿回老家看望父亲。偶尔瞥见不高的厨房横梁上,还挂着那个竹篮。四四方方的,不大,全部用青篾编成,精致,结实。时间已把它的外观由青绿冲刷成黝黑,竹篮上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灰。

    ②那是母亲最常用的菜篮。这菜篮跟着母亲从田间走到菜园,从菜园走到灶堂。母亲用菜篮编织着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③春天来了,母亲把满篮子希望播撒在菜园的黑土地里。母亲在菜园里种下了西红柿、玉米、黄瓜、茄子、豆角……生根,发芽,浇水,施肥。阳光雨露中,这些幼苗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天天变得茁壮。

    ④到了夏天,菜园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红彤彤的西红柿,金灿灿的大南瓜,绿油油的空心菜,紫色的茄子,青脆的黄瓜……尤其是那籽粒饱满的玉米棒子和与弟弟有着一般高的丝瓜,把母亲的菜篮压得扁扁的,提都提不起。母亲还给我们烹制了好吃的南瓜饭,那满屋飘香,如今忆起来都甜丝丝的。收获多了,菜吃不完,母亲就让我提着满篮子的菜去送人。

    ⑤初秋的时候,菜园里就是一幅红绿相间的风景画。那火红的辣椒,躲在绿叶下面,一串一串的,或长或肥,如同小孩子在吃吃地笑,煞是可爱。母亲用菜篮把它们摘回家,清洗干净,切成细丁,均匀地撒上一层盐,放进瓷坛里,做成辣子酱。我和弟弟喜欢跟着母亲转,有时候掺和着做一些提篮送水之类的小事情。我看见母亲额头上盐白一样的银丝,在秋日中闪闪发亮。

    ⑥冬天里,雪还没有下,菜园里的萝卜就把它乳白色的胴体显露在土地外。阳光的日子,母亲把满篮子的大头萝卜和“春不老”萝卜,切成小条,铺在门板上,晒干。然后放进辣子酱里,过上一个来月,就成了辣椒萝卜。吃饭的时候端一盘出来,香喷喷脆丝丝,好吃又下饭。喝茶的时候端一盘上来,就成了十分抢手的点心。住在城里的表姐,最爱吃母亲做的辣椒萝卜,每次到我家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双筷子到厨房瓷坛里找辣椒萝卜吃,吃得满嘴辣嚯嚯的。

    ⑦母亲用菜篮把我们全家人的日子安排得非常盈实。我们兄弟几个也在母亲春风般的润泽中一天天长大。

    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春夏秋冬岁月更替中,母亲和菜篮逐渐变得苍老。

    ⑨在我二十二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了。母亲的菜篮也变成空荡荡的了,父亲舍不得丢,搁在厨房横梁上。它就一直挂在那个很不起眼的地方,静静地,默默地,昔日的光泽已不再现。

    ⑩上街买菜,总要拎回几只塑料袋。回到家,解开,一股浓浓的塑料味儿便会扑鼻而来。这时,我总会想起母亲的菜篮。

    ⑪那像母亲一样带给我们全家希望的菜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珍珠鸟

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千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它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④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⑤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耿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⑥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 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⑦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母亲:红嘴红脚,灰蓋色的毛,只 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沬儿。

       ⑧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 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 里去。

       ⑨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⑩渐漸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⑪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失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瑚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⑫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个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 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戚的绒毛,它也不 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⑬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 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⑭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 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 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⑮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牵牛花开绕满园

徐廷华

    ①夏日清晨,数丛牵牛花蓦地爬上了庭院中的篱笆顶梢,红的、白的、紫的小喇叭一朵朝天次第而开,楚楚动人。“素罗笠顶碧罗搪,晓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杨万里把牵牛花比作少女,将牵牛花的形态、色彩、特性写得淋漓尽致。

    ②牵牛花又名喇叭花。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可见,在夏天的众多花草中,牵牛花无疑算得上是宠儿了。牵牛花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

    ③它开花的过程很奇特,先由螺旋的蕾头渐渐地展开,形成立体的小五角星状,再展开如旋转的风车状,扩张着变成稍大一点的五边形,最后才形成近似圆形的花冠,沐浴着晓雾,羞迎着阳光。人们在晨曦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缘于此,牵牛花又名“朝颜”。

    ④牵牛花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很多医生都治不好这种怪病。村里有个牧童。一日,他的牛突然开口对他说:“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许多像喇叭的小花,找到了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带着干粮,牵着牛就去寻找远方的大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像喇叭一样的小花,并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回到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地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纪念牧童,把这种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对此解释说:“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⑤艺术家、画家、诗人,绘画作诗赞颂牵牛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特爱牵牛花。他认为,牵牛花是勤劳的使者,每天清晨吹响破晓的小喇叭,如雄鸡高歌,催人奋起。他常与牵牛花比赛,看谁起得最早。梅兰芳往往抢先一步,借着牵牛花晨曦开花之时,就苦练身段。他演《贵妃醉酒》中贵妃赏花的“卧鱼”身段,就是看花时受到的启发。每到牵牛花盛开时,他总要邀请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等到家中赏花作画。齐白石画了幅牵牛花送梅兰芳,上面题词:“百本奉牛如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并说自己画牵牛花,多以梅家牵牛花为“模特”。

    ⑥牵牛花不仅仅为现代人所喜欢,历代文人墨客也争相为牵牛花创作诗词歌赋。

    ⑦宋代林逋《牵牛花》诗云:“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是说牵牛花的喇叭口,如流泉喷涌,又似淡蓝色的羽纱剪裁而成。旺盛的藤蔓在墙头上互相缠绕。每年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牵牛花一直要开放到深秋,好似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象征。

    ⑧宋代文同写的《牵牛花》诗,还赋予牵牛花新的寓意:“柔条百尺长,秀萼包千叶。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把牵牛花搭架攀缘生长,寓意甘作人梯的高尚品质。

    ⑨细一观察,牵牛花果然不仅只在竹篱笆上,即便是一根细绳子,它照样能飞攀而上。简约的花形中蕴藏着一股力量,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人钦佩。

(《光明日报》2017年8月18日)

阅读。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ㅤㅤ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ㅤㅤ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ㅤㅤ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

ㅤㅤ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ㅤㅤ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

ㅤㅤ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孩子也省心。”

ㅤㅤ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ㅤㅤ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

ㅤㅤ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ㅤㅤ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ㅤㅤ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ㅤㅤ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ㅤㅤ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ㅤㅤ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

ㅤㅤ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ㅤㅤ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ㅤㅤ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