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蚌埠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岂不大丈夫哉

②父

③必敬必

④往之

⑤富贵不能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孟子•尽心上》中写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国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体现,与选文中哪句原话表达的意蕴相通?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两千多年来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对崇高人格的追求。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角度,举例来说说你对大丈夫内涵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既叹而愤,乃引金石以永①好事之意,切寻古人旷怀高韵,泻千里于一局之水,使彼时风月独异于他郡,所乐也犹如此。后贤惜其遗音②逸事,孜孜③重显之。盖于赏情爱景之心,无少负也。况仆忝宰④于今,旦暮为湖山主事,弗虑乎一旦众作与桡栋⑤同沦委,则后之议我者 , 以为何如?

(节选自滕子京《岳阳楼诗集序》)

[注]①永:同“咏”,抒发,表达。②遗音:遗留下来的消息。③孜孜:勤勉努力的样子。④仆忝(tiǎn)宰:仆,谦辞,称自己;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宰,主管、主持。⑤桡栋(náo dòng):屋梁脆弱曲折,这里指岳阳楼。

阅读

【材料一】

欧阳修与三座滁州亭

醉翁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之者谁?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丰乐亭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醒心亭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醒心亭记》(曾巩)

[注释]①君:国君。

【材料二】

苏轼与三座快哉亭

滁州快哉亭

原名阳春亭,因徐州知州苏轼在此亭作《快哉此风赋》而改名。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

——苏轼《快哉此风赋》

密州快哉亭

苏轼贬密州时所建。

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

——文与可《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

黄州快哉亭

张怀民(字倔佺)贬黄州时所建请苏轼为之命名。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