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西游记》第四十回(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节选)

却说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那红云又散,复请师父上马前行。三藏道:“你说妖精又来,如何又请走路?”行者道:“这还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长老又怀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搊着脚,掉捽下马来,如今却解说甚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行者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批注一) , 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批注二) , 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那长老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噫!分明他是个精灵变化得这等,那师父却是个肉眼凡胎,不能相识。

……

一时间,风声暂息,日色光明。行者上前观看,只见白龙马战兢兢发喊声嘶,行李担丢在路下,八戒伏于崖下声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唤。行者喊:“八戒!”那呆子听见是行者的声音,却抬头看时,狂风已静,爬起来,扯住行者道:“哥哥,好大风啊!”沙僧却也上前道:“哥哥,这是一阵旋风。”又问:“师父在那里?”八戒道:“风来得紧,我们都藏头遮眼,各自躲风,师父也伏在马上的。”行者道:“如今却往那里去了?”沙僧道:“是个灯草做的,想被一风卷去也。”(批注三)

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僧闻言,打了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行者道:“兄弟,你说的也是,奈何师父不听人说,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才然这风,是那树上吊的孩儿弄的。我认得他是个妖精,你们不识那师父也不识,认作是好人家儿女,教我驮着他走。是老孙算计要摆布他,他就弄个重身法压我。是我把他掼得粉碎,他想是又使解尸之法,弄阵旋风,把我师父摄去也。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批注四)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进退两难。八戒,你端的要怎的处?”八戒道:“我才自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哥哥,没及奈何,还信沙弟之言,去寻那妖怪救师父去。”行者却回嗔作喜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收拾了行李马匹,上山找寻怪物,搭救唐僧去。”

(批注一)唐僧认为悟空戏弄他,又不肯认错,所以要念《紧箍儿咒》。

(批注二)这个孩童便是红孩儿,如果行者可以做手脚,他也许会一棒把这妖怪打死。

(批注三)沙僧的言外之意,是在责怪唐僧实在太没用了,不想保护他了。

(批注四)唐僧确是常常不听悟空的劝。此前孙悟空因打六条剪径之贼,也被唐僧责骂。

【注释】①搊(chōu):方言,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②捽(zuó):方言,揪;抓;③哏哏(gén gén):狠心的样子;④觌面(dí miàn):当面,迎面;⑤掼(guàn):扔,丢掷。⑥端的:到底;究竟。

(1)、依据节选语段及《西游记》其他章节内容,选出四处批注(见语段旁)中不够准确的一项()
A、批注一 B、批注二 C、批注三 D、批注四
(2)、选段中有一处“前后矛盾”: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说“要散伙”,但后来两人又都觉得“不该散”。导致悟空和八戒态度转变的原因是否相同?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3)、有人对唐僧师徒评价道:“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班里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任选其中一人 , 结合《西游记》整本书中的有关内容,以“我认为……”或者“我不认为……”(如“我认为唐僧可憎”或者“我不认为唐僧可憎)开头,发表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学会盘活自己》,完成第问题。
①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甚至是先天性缺陷,但我们也应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长处,全方位地盘活自己。
②盘活自己实际上是要清醒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正确运用优势和强项。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努力去补齐短板更为重要。我们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典型案例。齐国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孙膑发现对手的每一匹马都有相对的绝对优势,于是采取了以长击短的策略,果断调整了赛马顺序: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最终帮田忌赢得了赛马。可见,当自身固有资源难以改变时,只有盘活自己,盘活自己才能形成优势,形成优势必须扬长避短。扬长避短首先要知长察短,切实梳理自身的相对优势和强项;扬长避短关键是固长缩短,注重巩固自己的相对强项,努力形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最终要取长补短,借助自身形成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③扬长避短固然重要,但当我们无长可扬呢?海伦·凯勒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盲聋哑等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不仅学会了读书说话,而且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21个聋哑演员经过艰苦漫长的训练,使舞蹈《千手观音》在央视春晚上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享受。可见,面对只有短的困境,我们只有劣中生优,才能盘活自己。劣中生优,就不能怨天尤人,自我矮化,要树立【甲】的自信,具有【乙】的决心,激发【丙】的斗志;劣中生优,就应该艰苦奋斗,勤学苦练;劣中生优,就必须无中生有,敢于创新。
④苏东坡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句话包含了催人奋进的励志情怀和人生哲理。它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凝智慧、积跬步、筑根基。我们也许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独特神韵,仰慕王羲之书法的精湛传奇,但更应知道达·芬奇是从学画鸡蛋入门的,王羲之洗砚的池塘被染成了黑色,可见卓越的成就必定是从基础做起。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盘活自己。那些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⑤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劣势和短处,唯有盘活自己,才能书写精彩人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水中薯

张金刚

    ①一日,妻子惊叫,墙角的那几块红薯已生出芽子。

    ②扔了?可惜!忽地,我脑洞大开:水培红薯,让其新生勃发,岂不妙哉!拣品相匀溜美观、芽子饱满密集的一块,泡入宽口玻璃瓶中,灌满水,置于阳台之上。玻璃窗、暖阳光、水中薯,朴素且有生活气息。端详,如若看到绿叶青葱、藤蔓盎然、一派生机。

    ③就在那几日,我因不堪工作之重、身体之亏、家庭之困、压力之大,决然提出辞呈,结束市府办工作十一年兼职两年的文秘生涯,专职文联事务。一时哗然。质疑声有,惋惜声有,鼓励声有,而我却淡然。因为深深懂得,眼下毫无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状态,一如那生芽的红薯,价值折损。于我,于工作,于培养我的单位、关心我的人们,均无益。何不退出,干自己喜欢的事,或许天地更宽,景致更美。

    ④果然,暖阳、清水、时间,唤醒了红薯蛰伏的潜能。从芽子,到新叶,到叶片,一天一个样儿;不日,便“光头生发”、支楞八翘,煞是可爱。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安眠,这期间,红薯就如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在窗前默不作声地尽情潜滋暗长,静静生发,总想着在我们有一刻看到它时,能送上一个大大的惊喜,以展示它的努力与新姿。

    ⑤回到文联,心性更趋纯净、纯粹,与清水无异。大可静坐下来,谋划一下工作,而不像兼职时的顾之不及。那本办了四年的杂志,打算更加突出品位,成为品牌;那些在文艺战线默然坚守的文艺爱好者们,打算给予更多的服务与帮持,耕耘出广阔天地。业余时间,重拾自己的小爱好,多读书,多写作,多锻炼,让兴趣成为强心剂;回归自己的小家庭,少应酬,做家务,勤操持,让生活更加有品质。相信,有一天,我也如红薯般,展现不寻常的一面。

    ⑥自从水中薯开始荣发,便“渴”得很,每天需要浇水伺候。某晚,妻子拿着水壶,站在窗前,对着红薯开始嗔怪:“你说你,怎么这么能喝水,早上刚给你倒满,现在就喝光了。你看你旁边泡的洋葱、土豆、蒜苗,就不像你。要再这么贪喝,我就掐秃你,拌成凉菜!”在一旁读书的我,愣下来,听她这么叨叨,着实感觉好玩,也很久没见妻子有这般兴致了。说归说,她还是给红薯喂饱了水,说:“                 !”

    ⑦这话,我倒觉得,妻子像是说给我的。曾经,加班加点、事务应酬,身心俱疲,照顾不上家,关心不了她不说,还经常拿家当旅馆,一进家门便沉默,懒得说一句话;有时竟然一言不合就开吵。家的温暖,渐在流逝。辞职后的这几日,在家陪伴、沟通交心、打理家务的时间多了,我俩曾一度焦灼的心墙轰然倒塌。理解、包容让温馨重新洋溢。她对红薯的“训话”,若搁在以前,她哪有闲情说,我哪有闲心听。如今,这话听来很矫情,却很烟火;很无用,却很有趣。这正是家庭需要的,也是我俩想要的。

    ⑧红薯的生命的确很有力。近一个月,那白白的须根,已长而密,满满地团在瓶底。那紫绿的秧茎,簇簇地长满了头。稍早的,根部硬挺,梢部柔嫩,顺着我拴吊的线绳,缠绕、攀爬;新生的,也不示弱,向中、向上聚拢,长得甚是欢喜,看着更是喜欢。一时,水中薯成了我朋友圈的明星,赞声一片,大有超过我的美文关注之势。

    ⑨水中薯,再平凡不过的生灵,借水而居,释放能量,完成了生命旅程的一段葱郁绽放,而我的转型仍在路上……

    ⑩不由思忖:红薯如我,我如红薯;如此,好极!

(选自《南方都市报》2017年3月20日,有删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文/陈柏清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一条村河的治理说起

戴星翼

    ①“人家尽枕河”是江南水乡的特征。昔日,无论是春天轻拂水面的新柳和夏夜孩童戏水的喧闹,还是秋日萧瑟的苇花和冬晨流淌的轻雾,都让人无限怀念。

    ②众所周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村河普遍受到污染,而大城市周边更是如此。近年,上海已将村级河道的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政府为之投入很多,但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政府花钱为某村治理河道黑臭问题,疏浚了河道,清理了垃圾,村民为之“拍手称快”。但过了一段时间,水面上又漂浮起垃圾,水质又开始下降。于是,村民再次要求“有关部门管一管”。这样的循环并不少见。

    ③怎样才能破解这种循环?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找到污染的源头。寻找这些村落的污染者并不困难,很大程度上就是村民自己。如今,大城市周边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出租房屋。不少人种上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盖上三四层楼房,再分割成数十间租给外来人员。丰厚的收入撩拨着人们的欲望,于是违章搭建如野草般蔓延。笔者曾经看到一户人家,其住宅加上违章搭建房中居然住了300多人。此外,农村乡镇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后,厂房和农村工业用地的使用权落到了私人手里。对于大大小小的老板们来说,与其惨淡经营原有的企业,还不如将厂房等出租。于是这些厂房或被分割转包给更小的加工点,或改造后作为居住或办公用房。在此过程中,违章搭建的诱惑是难以抵御的。

    ④大量低技术小企业和务工人员蚁聚村落,但这还不是终点。住在这里的人是要消费的,于是集市、摊贩、餐饮店乃至网吧会不断涌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来更多的人。结果,一个户籍人口只有上千人的村,实际居住者也许达到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这里不是家园,而只是临时的栖身之所。再加上排水设施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不完善,污水横流和垃圾乱堆就成了必然后果。

    ⑤村河污染的根源显然是村民,但治理责任却完全由“有关部门”担了下来。我们很难将这种做法称为“治理”。所谓“治理”,最重要的就是明晰相关各方责任和利益的边界,然后在有效的规则体系中,让所有利益相关方合力应对共同的挑战。说得更直白一点,治理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治理环境,政府当然有责任,但作为污染者的村民有没有责任?显然也是有的。那么,“村民家的孩子”该谁来抱?

    ⑥长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政府”的危害,但不客气地说,政府的手还是越伸越长。至于百姓,当然会欢迎政府替他们承担原本应该是自己的责任。最终,真正受到损害的是社会整体利益。由此不仅会加重公共财政负担,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以不负责任,还会让村民无法养成珍惜公共物品和爱护环境的习惯。

    ⑦由村河的案例可见,社区环境治理的关键,一方面是政府不要以为自己是千手观音,真的可以甘露普洒,解决世间一切难题,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的责任边界。另一方面,要确定政府责任边界之外的责任由谁承担。政府可以是帮助者、指导者,但不可以是包揽者。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村规民约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必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节选自《科学画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老班长

张子影

       ①见到宋伟的第一眼我有点儿吃惊,明明40岁出头的人,居然已经满头白发。他马上捕捉到了我的疑惑, 自己拍了一下脑袋,哈哈一笑说:“没办法,要思考的事情太多了。”利落的语气、磊落的姿态、眉宇间闪过的旷达以及举手投足间的豪迈,使得军人的气质秉性袒露无遗。

②老兵宋伟是山东邹城人。不久前,在庆祝“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老兵支书、 “全国最美退伍军人 ”宋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③五月的后八里沟村,绿树鲜花、小桥流水,村中央公园的大喇叭里播放的军歌仿佛比以往更加嘹亮。有这么多光荣头衔的宋伟走在村子里,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会微笑地同他打招呼。在村里,他有一个普通却有一个特别的称谓:老班长。

④宋伟当过四年兵,在部队的最高职务是班长。这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经历。讲起为什么回村当支书,不免让他牵出来一段辛酸的往事。25岁那年的一天,宋伟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时,已是傍晚,天有些暗。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村庄上空飞扬弥漫,阴凄凄的。宋伟刚走进村里就差点摔了一跤。村里唯一的一条泥巴路上到 处堆着垃圾和柴火堆,路两旁全是低矮破旧的土砖屋。宋伟走进家,却没有看到父母。他这才知道,哥哥成家了,因为没钱盖房,父母亲只好把家里这三间土砖房稍稍修葺后让给了哥嫂,老两口则搬进村大队的传达室。小屋逼仄简陋,冷如冰窖,根本无法再增加一人栖身。宋伟把所有的退伍费留给二老,背上背包,转身离开了村子。

⑤那个晚上,宋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夜色里,眼泪哗哗直流,心头好似有一块大石头堵着。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发奋努力,要让父母亲有自己的房子住。

⑥宋伟进了城,靠着自己的努力,事业蒸蒸日上。几年过去,30岁的他已经拥有了两家很有规模的公司,年收入百万,成了周围十里八乡响当当的人物。

⑦一个寒气袭人的冬日,宋伟外出回来,见几个衣着简朴的人站在公司大门外,旁边还停着一辆破旧的拖拉机。打头几位老者很面熟,一望才知都是后八里沟村的。见宋伟停好了车,几个人一齐围上来……

⑧原来,村里“两委”即将换届,乡亲们想请宋伟回村当领路人!一个老者用颤抖的手拉着宋伟说:“你好几年没回来了,回村吧。别的村一个个都富起来了,咱们村不能再穷下去啦!”

⑨送走了乡亲,宋伟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想了一整天。宋伟夜不能寐。他的人生第一次面临如此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他辛苦八年多打拼出来的公司,此时正如日中天;另一边,是村里乡亲们一双双饥渴期盼的眼睛。宋伟心里纠结极了,想着要不算了吧,还是先做自己的事业吧。

⑩父亲觉察到儿子心事重重,询问之后,儿子向父亲陈述了原委。父亲沉默良久,末了,说了一句话:“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是能让全村人都跟着富起来,那才是你的本事。”

⑪宋伟的心里一下子热了。虽然脱掉了军装,但是军人的热血还在胸膛里流淌。宋伟不是个莽撞人,他决定回村一趟,去仔细了解情况。村委会是两三间土平房,门前的院子里杂草丛生,四下堆满了烂砖瓦,还有经年未处理的破旧农具、垃圾,窗台蛛网密布。推开吱嘎作响的房门,屋内桌椅破旧,一堆账本堆在桌上,纸质脆黄、字迹暗淡,内容却令人心惊:村里总共拖欠外债达20 余万元……这些就是村委会的全部“家当”。

⑫站在村委办公室,宋伟心里别提多难过了。从小在村里长大,宋伟当然知道村子穷,但没想到时至今日还能穷成这样。好长一会儿,宋伟站在那里不说话,陪他一起来的村民代表也惴惴不安。他们盯着宋伟,很怕他会说出撂挑子的话。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宋伟点头说;“我干………”

⑬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老兵宋伟将当初欠债 20 余万元的穷困村,变成如今资产数十亿元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

⑭江风拂面,吹散了曾经的浓雾。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后八里沟村男女老少无不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大家聚集在村里的广场上,等待村“两委”组织“全村福”照片拍摄。只见村中心的“孝贤”广场上,聚集了 2000 多人,人人笑容满面,广场上欢声笑语。摄影师端起相机,随着照相机“咔嚓”一声,一张“心齐人家”的巨幅画面定格了后八里沟村人的幸福。

       ⑮见到宋伟过来了,乡亲们纷纷招手喊道: “老班长,站我这儿!”

        ⑯头发花白的“当家人”宋伟站在人群中,他的脸上笑得像朵花。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 年第 22 期, 有删改)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将举办“我与自然为友”有声明信片制作评比,请帮助小语和小文完成制作任务。

雨水去过一切地方(节选)

①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想起了去年的事情。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边下边回忆。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春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②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需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吗?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③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拍子,类似塔吉克音乐。可惜人耳听不到。春雨的歌声低于20赫兹。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 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这些船夫上岸后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它并不着急落地。那么早落地干吗?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塔吉克人没见过海,但也懂得在歌声里荡漾。6/8不是给腿的节奏,节奏在腰上。欲进又退,忽而转身,说的不是腿,而是腰。腰的动作表现在肩上。如果舞者头戴黑羔皮帽子,上唇留着浓黑带尖的胡子就更好了。

④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意外。他们慌张奔跑,在屋檐和树下避雨。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雨很想洗刷这些人,让他们像桃花一样绯红,或像杏花一样明亮。雨打在人的衣服上,渗入纺织物变得沉重,脸色却不像桃花那样鲜艳而单薄。他们的脸上爬满了水珠,这与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的水珠是同伙。水珠温柔地俯在人的脸上,想为他们取暖却取到了他们的脸。这些脸啊,比树木更加坚硬。脸上隐藏与泄露着人生的所有消息。雨水摸摸他们的鼻梁,摸摸他们的面颊,他们的眼睛不让摸,眯着。这些人慌乱奔走,像从山顶滚下的石块,奔向四方。

⑤春雨拍打行人的肩头和后背,他们挥动胳膊时双手抓到了雨。雨最想洗一洗人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桃花开了。一棵接一棵的桃树站立路边,枝桠相接,举起繁密的桃花。桃花在雨水里依然盛开,有一些湿红。有的花瓣落在泥里,如撕碎的信笺。如琴弦一般的青草在桃树下齐齐探出头,像儿童长得很快的头发。你们看到鸟儿多了吗?它们在枝头大叫,让雨下大或立刻停下来。如果行人脚下踩上了泥巴应该高兴,这是春天到来的证据。冻土竟然变得泥泞,就像所有的树都打了骨朵。不开花的杨树也打了骨朵。鸟儿满世界大喊的话语你听到了吗?春天,春天,鸟儿天天说这两句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