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河池天峨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儒家经典《论语》开篇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也在于“习”。这里的“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

                            

③“习”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人乐而忘返。在“习”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自然万物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在“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先人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这些使人不由得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④“习”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满足了人们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了。

⑤“习”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知识,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喜悦。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农业科技实验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农业科技实验很苦,袁隆平则认为,“苦中有乐”,乐在“有希望,会出好品种”。他的实验成果,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毫无疑问,只有通过“习”,人们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与豪迈。

(1)、下列句子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怎样做到“习”呢? B、“学”与“习”的关系是什么呢? C、“习”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D、“习”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2)、下列对文中第④段加点词“书奴”的理解,最恰当的项是(    )
A、只是学习知识,没有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B、只是一味死记硬背,最终沦落为书的奴隶。 C、不会探索书本中未知的奥秘,无法体会探索乐趣。 D、一味钻在书中丧失了自己,成为书的附庸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人们熟悉的《论语》篇章引出“习”的意义,点明文章的论点。 B、第③段指出通过“习”可以激发新思路,发现探索的乐趣。 C、第④段先从反面论述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的道理,然后又从正面阐述了只学不“习”,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 D、第⑤段指出“习”可以使人们体验到解决实际同题所带来的喜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基本的文化自觉 应从敬重文字开始 

                                                                            周天一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字。
      ②然而,对文字的滥用和扭曲,现在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现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一些喜欢求新逐异的年轻人,以自造“火星文”为时尚,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把“请不要使用错别字”转换成“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可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欢渡(度)春节”等等,不胜枚举。由此看来,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
音、义系统,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
      ④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它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萧索意绪。“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人周邦彦妙写荷花神理,尽显一派绝佳风致。
      ⑤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⑥任何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上古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汉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
      ⑦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守候一株水仙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

      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9期)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B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阅读下面邓宗良的散文《外婆的身影》,完成下面小题。
   ①外婆坐在灶间矮矮的凳子上,往灶膛里送稻草,我的背挨着她的背,两只小手玩着火柴盒里的蚕,或反反复复翻看一本小人书。外婆冲着灶膛的脸,烤得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她手里的蒲扇总是伸到背后,不停地给我扇风。
   ②外婆家的庭院不大,铺着的红砖早就变成青灰色,缝隙里长着毛茸茸的绿苔,外婆天天用笤帚扫。靠近排水口的那一面墙,绿苔从墙脚一直爬到了墙顶,像是被外婆从地面赶到了那里。
   ③外婆早就驼背了,看上去显得更加矮小。她天没亮就开始忙,一直忙到天黑,忙得连直起腰的工夫都没有,我总觉得这造成了她的驼背。然而她走得飞快,摆动的双手就像划起来的小船桨。她在庭院里走,在小巷里走,在街市里走,像一团被风吹动的影子,轻盈地飘来飘去,永远停不下来。只有到了晚上,饭桌收拾干净了,灶台收拾干净了,一家人的衣服洗好晾起来了,外婆才在院子里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坐下来前,她从水缸里舀上一盆水,在脸上打上肥皂,使劲地洗去一天的汗渍和尘埃。她的双眼在满脸的肥皂泡沫里张开着,好像还在惦记着什么。忙碌一天后坐在院子里跟我母亲聊天,是外婆最惬意的时刻。外婆没说几句话,就打起瞌睡,一小会儿又清醒了,问:“说到哪儿啦?这场景舒适,慵懒。三代人想到哪儿聊到哪儿,前言不搭后语;闪烁的星星、不知不觉移动着的月亮,像稔熟的邻居,像永不更换的舞台布景,陪着我们打发时间;外公割回来的青草里,昆虫唧唧地欢叫;拴在小厢房里的小牛犊,反刍的咀嚼声循环往复,让人昏昏欲睡。
   ④外婆掌管着这个大家庭,一切都装在她脑袋里。外婆不识字,不会记流水账,一个家庭全部的收入和支出,想象不出她是怎么管的。女人管钱,是当地习俗。外公挣的钱,回家就扔到饭桌上,一分都不留,出远门需要用钱,跟外婆要就是了。外公欠了谁多少钱,告诉外婆,外婆也不多问一句,马上还给人家。大小节日目不暇接,需要什么外婆总是备好;亲戚邻居中谁有红白喜事,外婆都心里有数。
   ⑤外婆对外公年迈的父亲——她的公公,很是孝顺,像供奉着一尊神仙。外公还有个弟弟,兄弟俩轮流接老父亲到自己家,一个月一换。这是给俩媳妇出的试题。老人家已经走不动了,每次轮换都是外公兄弟俩抬着。老人家一团白花花的胡子,像变魔术似的从鼻孔呼出来,颇有飞瀑直下的气势。没有晚辈的孝顺,老寿星哪来的怡然自得和气定神闲?伺候老寿星,外婆树立了标杆,家人外人都这么说。外婆总是买最新鲜最肥美的鲜鱼,清水煮熟,配上软米饭、切碎的嫩菜心、香浓的鱼露,摆放到老寿星面前的小饭桌上。米粒和碎鱼渣会落在他亮晶晶的长胡子上,守在一旁的外婆用毛巾轻轻擦掉。老寿星笑眯眯的,真像年画里的千年老寿星。
   ⑥外婆的舞台就是这个小小的宅院,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她都要一一安顿好。儿子该娶媳妇了,她准备体面的礼金,布置好婚床,操持好婚宴。三个女儿一个个出嫁了,她一视同仁准备好像模像样的嫁妆。嫁出去的女儿们,憋屈时会回来跟她哭诉,她陪着掉眼泪,然后用一席暖心的话宽慰女儿,给女儿找到回婆家的妥帖的理由,准备婆婆喜欢的礼物。宅院里的故事平平淡淡,日出日落,年复一年,日子就像小镇坡地下的小溪,清澈,平静,缓慢,悠长,永不会干枯。
   ⑦每年入冬后,外婆都要准备过年的年糕。门楼间有舂米的石臼,外婆叫来我母亲帮忙。母亲拉着挂在屋顶的绳子,踩着石臼翘板的一头,反复撞击石臼里泡好的糯米。“咚咚的舂米声,填满了宅院。外婆驼着背,几乎趴在石臼边,木杵升起的每一个瞬间,她的手就灵巧地翻动一下石臼里的糯米,天衣无缝。外婆这个动作,一做就是半天。她的身影好像融化在这个场景之中。
   ⑧宅院里劳作的声响、雨声、风声,轻重缓急,若隐若现,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熟悉的声响里,外婆的身影逐渐变得更矮,更小,动作也更缓慢。最后,不知是外婆带走了这些声响,还是这些声响带走了外婆。
   ⑨我在离家乡很远的北京工作。外婆快不行时,叮嘱我母亲不要告诉我,不要让我为了送她来回跑。外婆到了这个时候还念叨着,这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常肚子疼得满地打滚,不知现在还疼不疼。之前每次回老家见到外婆,她也都会问我肚子还疼不疼。问这话时,外婆慈祥的目光像水一样柔软,落在我的眼睛上,也落在我的心坎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记住你的名字

①刚走进车棚,又听见高处纸箱里的那只野猫发出一阵低吼,充满了敌意。它盘踞在此很久了,我很担心哪天它会突然从高处跳下来抓伤女儿皮皮。

②进屋后,我和我妈说到此事,皮皮从书房里探出头来:“妈,召开家庭会议吧!”

③皮皮、我、我妈围坐拢来,“我先说。很简单,这事是外婆的囤积癖造成的,纸箱一个又一个,摞得高高的,猫当然会来做窝。想解决的话,扔了箱子就行。”皮皮抢先发言。

④我却有些犹豫:“天冷了,大猫挺可怜,但我又没法让它有产权意识,明白这车棚是我们家买的。”

⑤皮皮望着我:“要么它流落街头,要么你承受恐惧,只能二选一”

⑥我妈和皮皮商量:这样吧,我们把箱子开口换个方向,背面对车棚内部,开口对通风口,上层空间归它,下方归我们。你觉得可以吗?

①皮皮对外婆竖起大拇指:“圆满解决,散会。”

⑧我们的家庭氛围一向如此。我妈看着皮皮的背影,眼里满是欣赏,对我说:“你看这丫头忙的,哈事都要管一管象极了你。十几岁的时候,你也很有主见,所以妈妈就事事和你商量。”是的,我妈没有什么高学历,但她本能地懂得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哪怕是对孩子。

⑨对孩子的角色设定,是能起到鼓励或打击作用的:你把孩子当大人,在这种角色的积极暗示下,她就会越来越成熟;你把孩子低矮化、幼稚化,总是以经验垫高的智力优超感去不倦教诲,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强势管控,孩子的自我,就会被不断地侵蚀、瓦解,最后被彻底推毁。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就像死掉根系的树一样……这世界上有种怕的隐形伤害,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⑩专为家长所用的“教育”这个词,实在是有点自恃,多时候大人是比不上孩子的。皮皮小时候去爷爷家玩,大人们放着电视聊着天。过了好久,叔叔才发现电视里播放的是大人们看的新闻节目,于是赶紧让皮皮调台看动画片。拿遥控器,她做的第一件事是降音,怕打扰大人聊天。在她使用平板电脑时,她也是马上戴耳机,免得噪音扰人……这类事太微末了,也太多了。但细想起来,我总会微微地感动。

⑪有段时间,皮皮和老师、同学的相处陷入了困境,很痛苦。很久以后,她才无意中提起,我心痛不已,问她怎么不早告诉我。她却说:“我不想你难过。你又能怎么办?无非多个伤心的人而已,没必要,我自己能处理……”那么小的孩子,一点点消化掉伤心,控制着情绪不流露,慢慢想出办法改善处境,单枪匹马地应对着这个世界给地的“痛”。念及这些,我又心,又饮佩。

⑫随着她的“自我”日发育成熟,我可以越来越多地把她还给她自己。我和皮皮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平等地相爱,而不是一个主人在照顾软萌的小宠物,也不是一个智者在完成他的教学作品,更不是一个“狱警”在监管“因犯”,大家开心地做着朋友。

⑬⑯皮皮曾对我描述参加长跑时的感受:“跑得快的人聚在一个方队,慢的是另外一个方队,我落在中间。身边无人,虽然感到有些孤单,但是远离方队的裹扶,却获得了一份自在,可以尽情地思考。能独立思考,心里非常快乐。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我懂,我当然懂!我突然为她的成长深深地感动,仿佛大洋深处独自穿行的鲸鱼,突然发现;那冰冷触肤又无比清旷的咸味空气啊,另外一个生命,也呼吸到了,明白了。

⑭我希望她成为眉目清晰的一个人,而不是个体面目模糊的一类人;从小被外部环境压制成型,个人思考溶解在群体意识中,流水线批量生产,挤名校、名企,奔向成功人士,最后连找的伴侣都是统一的类型——在差不多的条件范围内,这个人也可以是别人,只要吻合供求平衡点就行。

⑮人,应该是一个一个的人,一个有自己名字的人,

⑯爱,也是这一个人去爱另外一个人。作为她的朋友,我能够做的,不过就是反复提醒记住你的名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