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

②非宁静无以

③将何及

仰于官

⑤及 , 如其所言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3)、(乙)文中诸葛亮所说的话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乙)文看,诸葛亮具有怎样的品质?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②艺:种植。③按部:巡查部属。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⑤橐(tuó):袋。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忠    魂
                                                                                                    章东磐
      ①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60多年前的中国,高山大岭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攻不到重庆就断然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的要塞。
      ②想一想六十多年前的那个场面,每一个男人都会热血沸腾。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少家庭的父老妻儿孤苦无依地盼望着,盼望着真有那么一堵墙,能挡住那像洪水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肆虐的血色的日本军旗,抗日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道城墙,这道墙遮挡着尚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
      ③血战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开,整日厮杀的凶险与残酷,远非亲历者之外的人可以讲述。只知道,敌我双方都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抢夺着石牌前沿的阵地时,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曾给胡涟打过电话,询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也许战况紧张到不容细说,据说胡涟回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参战的老兵回忆说,在石牌阵地,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那时候当然不是在睡午觉,那仗打到不能打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
      ④我曾经听和日本人拼过刺刀的老军人讲,日本军队拼刺刀很厉害。用武士意志和三八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上刺刀和退子弹是一个战斗命令。日本陆军在战斗相持阶段决胜的法宝,就是用冷兵器决输赢。面对那样的一群敌人,除非你决心必死,否则断无取胜的机会。
      ⑤而今天的这群中国军人恰恰是决心必死的。他们拜过天了,他们发了誓,除非死,否则绝不让日本人打过去。对天发誓就是对祖宗发誓,中国人是不欺骗祖先的。   
      ⑥我相信,那三个小时的拼刺,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结果是,日本人输了。中国军队顽强地守住了国门石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胡涟,成为石牌最有名的将军。
      ⑦船东家的后山上,就有一座当年抗敌将士的墓园,宜昌的朋友告诉我,那座墓很大,但他已经许多年没有去过了。船东12岁的女儿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
      ⑧快到山顶,小姑娘指着一栋教室模样的房子说:“就在那,快到了。”我问她:“墓地在学校院子里吗?”“不是,学校就建在墓地上。”小姑娘又告诉我:“刚建学校的时候,伙房里烧的都是挖出来的棺木。”我惊愕了。我望着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纯真地笑着,带着期待看着我。她刚刚把那么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了我这个外地人,我怎么不像她预期的那样会笑呢?我怎么会笑呢,孩子。难道老师们从来没告诉过你们,那被挖开的墓地里埋的是什么人吗?
      ⑨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牺牲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