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陪父母一场温暖

章杰

        ①每天早晨出门时,父亲已在菜园忙活,晚上披着万家灯火归家后,父亲鼾声正浓,住在一个家,却成难以相见的两人,偶尔急着赶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父亲埋怨地说我无礼。

        ②天天裹着疲惫,日日忙碌如太阳,似乎只为早升晚落。这天中午,得知下午无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颗久负的心有着飘的轻快

        ③拿起电话,很想找一个人喝酒,翻着翻着,通讯录里的“家”突然跳出来,忽儿想念久未谋面的父亲。

        ④于是急匆匆地赶回家,父亲正在灶台上忙着烟火厨事。他很是惊讶,怎么现在回来了?我说想陪您喝杯酒。父亲咧着一张脸,手上更勤了,我坐在锅灶下偶尔添一块柴,一场厨事端上桌了。

        ⑤父亲从床下摸出一瓶珍藏多时的好酒,一边擦拭,一边说话:“山芋收回来了,地头正在平整,白菜的种子备好了,还差一场雨。”父亲突然抬头问一句:“你还好吧?”我说:“您身体最近咋样?天冷了,多穿些衣,脚下要暖。”父亲说:“我这鱼烧得咋样?”我说:“这酒挺好的!”一场答非所问氲氤着温暖的菜香,母亲坐在一旁偶尔插话,电视里的新闻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跑得勤,我和父亲脸上喝得红扑扑,一脸的弯眉紧裹笑……

        ⑥饭毕,我站起身,摸摸坐在床边的父亲,他的腰板还是很硬朗,脸皮开始耷皱了,年轻时一脸的英俊被岁月带走了。小时一直故意扎我的粗胡子。倒是剃得干干净净,老来的父亲还是很注重仪表,只是头发花白如雪,他染过。我们怕伤及他的身体,倒也听话,后来一直任凭这样发如雪。

        ⑦想起少时,我们像小鸡啄米一般,围在母亲身边挤着一屋温暖,可温暖的家里没有父亲,其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们时常站在路口巴望多时,总是叹息而返,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火急火燎赶回家和我们团聚一下,快乐还未展开。夜里梦着第二日该和父亲说些什么,可睁眼时,父亲已在回城的路上了。

        ⑧那时的泪水,应该像今时父亲的埋怨,埋怨我和他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人生有很多无奈,生活、工作,诸多等等,总令我们有时忽略了亲情,因为不能一劳永逸,所以觉得必须一路追赶,叹息遗憾总在心疼中纠结产生。

        ⑨有时感慨,属于我们的岁月并不长远,而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不过区区几十年,可很多时候,我们的脚步却是越行越远,可即使脚步再快,路永远走不完,而身后的他们经不起永久的等待。我们没有理由忙碌不休,让脚步停一会儿吧,让我们陪伴一下渐渐老去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不要等到遥望的他们再也不能遥望时,才停下忙碌的脚步。

        ⑩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吃一餐饭,说一场温暖的家事,这些微不足道,都足以丰盈他们久盼的记忆,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选自《思维与智慧》)

(1)、文章以“陪父母一场温暖”做题目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这天中午,得知下午无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颗久负的心有着飘的轻快。

(3)、文章第⑨⑩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联系文章内容作答。
(4)、读完本文,你对孝敬父母有怎样的启示和体会?请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火  山

                                                                                                             李培俊

       小湖水质很好,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夏天,这里集聚着一群群的男人或者女人,各自占领着自己的阵地,自由酣畅地在那里游水嬉戏。到了冬天,小湖非但不寂寞,反而更加热闹。

       每年,镇里都要在这里举行为期六天的冬泳节。开幕那天,十里八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把个小湖挤得水泄不通。人多就要吃饭,就要喝水,还要顺便买些小东西。于是,开饭店的来了,小商小贩来了,远远近近来此旅游观光的人们绳串一样络绎不绝,成为小镇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可是今年,小湖的冬泳节要取消了,不办了。已经为这个冬泳节忙乎了许久的小商小贩、备战了一冬的冬泳爱好者,包括爱看热闹的全镇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他们选出几个代表,去找镇长。

       代表们走进镇长办公室的时候,镇长的对面坐着教授。

       教授是前年才来到镇上的,说是来研究这个火山湖的。他就住在小湖边一个农家里,经常地在小湖的边上坐着,一坐就是半天,就那么盯着清澈的湖水,像老僧入定一般。有时和人谈谈聊聊,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

       镇长和教授正谈得不可开交,似乎他们正在争论着什么,已经有些面红耳赤。听了一会儿,人们终于明白,是教授不让办这个冬泳节了,他说,根据他的研究发现,就在冬泳节的这几天,这个死火山很有可能要发作。

       人们便哄地一声笑了。已经几百上千年了,火山喷发了吗?没有,你说它喷发就喷发了?一年一度的冬泳节让你一句话就给搅了?

       镇长也处于两难之中,他既不愿放弃难得的商机,又不愿意真如教授所说,在举办冬泳节的时候出事。他知道,诚如教授所说,一出事就是大事,人命关天的大事。真到了那时候,别说镇长做不成,项上人头能否保得住还两说着呢。思虑再三,镇长做出了延期举行冬泳节的决定。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镇长很痛苦,冬泳节的收入在小镇经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五天过去了,火山没有喷发,而且连一点喷发的迹象都没有。水依然那么清澈,阳光依然那么明媚。一句话,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什么情况都没有。

       人们骂教授虚张声势,骂教授胡说八道,骂教授白吃干饭,耽误了镇上的冬泳节举行。人们迫不及待地找到镇政府,要求尽快举行冬泳节。

       镇长被逼无奈,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他说,今年的冬泳节镇上是不会组织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谁都看得出来,镇长是允许的,但他又没有明确说出来。这就是领导讲话的艺术。

       群众自发组织的冬泳节如期举行。镇上领导虽然没人到场,却并不比往年逊色多少。一大早,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向小湖,各自占据有利地势,热火朝天地做起了生意。冬泳爱好者更是意气风发,做着下水前的准备工作。

       教授早已来了,他从这个路口跑到那个路口,劝阻着进入小湖的人们。他说,你们这样是要出大事的,是要死人的呀,火山一定会喷发的,就在这几天呀。

       人们嘲笑教授,十天前就听你说过这样的话了,火山喷发了吗?没有。我们倒想问问,你教授到底存的什么心!

       口干舌燥的教授颓然地在湖边走来走去,最后坐在湖边上的一棵树旁,盯着生意人,盯着已经下湖热身的冬泳爱好者,眼里流出了伤痛的泪水。

       上午十点二十分,教授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正在发令员举起信号枪的那刻,教授听到了阵阵轻微的嗡嗡声,从地底的什么地方传来,接着便有一道亮丽的光线从远处飘摇着升上蓝色的天空,和白云交汇在一起。教授头发都直立起来了。他知道要出事了。便猛地站了起来,跑过去劈手夺过了发令员手里的信号枪。同时在人群中发疯地奔跑着、呼喊着:快走,快下山,快!快!

       可是,正处于兴奋中的人们没人理他,卖饭的照样卖饭,游玩的继续游玩,而且还不屑地对他白上一眼:神经病!

       火山终于喷发了,所幸的是,第一次喷发规模不大,在第一次喷发和第二次之间,山头上的人们都撤了下来,只有五六个已然下水的冬泳爱好者被永远地留在了小湖中。

       从此,教授被视为小镇的罪人,人们有理由认为,如果不是教授最初的拦阻,冬泳节如期举行的话,不是正好避开了火山喷发的时间?而正是由于他的阻拦,冬泳节才延迟举行,才出现了这样的死人事故。

       镇里在总结这次事故的教训时,充分地尊重了群众的意见和说法,并且逐级上报,得到认可,并把材料寄回教授所在的科研部门。

       教授临走时去见了一次镇长,他说,镇长,你说句良心话,我们俩到底谁是这次事故的罪人?

       镇长又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不是你就是我,不是我就是你。

       教授还要说什么,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灰溜溜地离开了小镇,也离开了那个美丽的小湖。

(选自《青年博览》2011年4月)

阅读短文《会跳舞的向日葵》,完成下列小题。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 , 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

       ②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成材真是不容易。我曾经非常淘气。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只要里面提到公主。有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这种事没法在家里做,因为弟弟们会打岔和捣乱,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又把高背的椅子列成两队,给公主的侍女们坐,然后在床上布置楼台亭阁。床显得太高,于是又搬木方子搭台阶。其实已经弄得初具规模了,又想布置个荷花池,这样才多几分雅趣。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说谎,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逃学。

       ⑦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⑧爸爸这种鼓励和温和宽容的方式是适合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初夏的白

    ①一入夏,许多艳色的花儿都暂时歇了场,傲然坐在枝头的,是小小的白花儿。

    ②白花不招摇。夏是低调的。

    ③初夏有茉莉,开着白花的茉莉。

    ④梅雨季将至未至,空气先已起了湿意。爬满青苔的老宅前,青砖灰瓦的廊檐下,茉莉不大的卵形叶子缀满极细的枝干,它们啜饮着南方的露水,然后吐出纽扣大小的花蕾儿。白色的花蕾三五颗,聚在枝尖上,像几粒豆子,微微染着一点豆青色。

    ㅤㅤ⑤茉莉最像少女,那些白色的花儿盛开时,悠悠散着淡雅的香味儿,一种我且盛开但不惊扰叶子的意思。茉莉花期也短,一朵花再美,也只开一天。

    ㅤㅤ⑥少女时候,我买香水,最爱茉莉香味。后来喝茶,我也爱茉莉茶。及至成年,我也只想低眉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ㅤㅤ⑦初夏有金银花,初开白色,后渐渐变成金黄色。盛开时,寸把长的细细花蕾裂开,香气乍泄。记忆里,老家的土篱笆墙上,睡着一堆厚厚的金银花藤,篱笆墙下丛生野蔷薇。花开时节,金银花和野蔷薇相望相迎,乡人荷锄下地,路过也不采。只有野蜂子在那里嗡嗡地扑扇小翅膀,也像荷锄奔忙的农人。

    ㅤㅤ⑧金银花开过,便是栀子花开。栀子也是开白花的,但栀子花比茉莉花开得要胆大些,直白、率性些,有些质朴和热情的感觉。那花有掌心大,重瓣的甚至有碗口大,一朵花的香气能涨满一间屋子,一棵花树能香大半个村庄。所以,栀子花盛开的初夏,我居住的村庄仿佛被花香给抬升起来了,荡荡浮动。

    ㅤㅤ⑨有一天晚上,我开车行驶在巢湖边的湖滨大道上,夜色和路边的树木、芦苇都那么幽深,心下莫名生起漂泊的孤寂。这时,忽闻得风里一缕栀子花香,不禁缓缓放慢车速,心儿也在花香里缓缓安妥。在我的习惯性思维里,有栀子花的地方,必有村庄,必有一户户安静生活的人家。

ㅤㅤ    ⑩早前,我们小镇的江堤脚下还有成片的荷塘,塘里白荷花居多,覆盖了茫茫的水面。也有红荷花,艳艳的,远远摇曳在塘边的蒲草和芦苇丛里。童年时,我喜欢和家住塘边的同桌去采红荷,红荷耀眼,总有些鼓荡人心。

ㅤㅤ⑪白荷自然不可随意去采,因为那是家养的荷花。所谓家养的,大约代表着正统,代表着被认同,也就代表着身份地位。心想着,长大了,可一定要做白荷一样的人。

    ㅤㅤ⑫冬天,人们抽干荷塘的水,下塘挖藕。在白花花的冬阳下,许多人赤了脚去踩,去寻最粗、最长的藕。那是白荷花身下结出的白藕。

    ㅤㅤ⑬暮春天,父亲在屋后的长宁河里种菱。虽然只种了三四丛,但菱长得快。父亲说:“六月六,发一间屋。”那能摘多少菱角啊,这童年里最清甜的水果。在我们的方言里,“六”和“屋”的韵母发音,都发“e”。一棵菱,到了六月,可以在水面抽枝散叶地出一间屋那么大的场面,这是一棵柔嫩纤弱的水生植物默默撑开的生命格局。

    ㅤㅤ⑭菱开白花。在初夏,白花出水,蛾子似的,比茉莉花还要小得多。仿佛不愿意让人知道,它开花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