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考试试卷

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举一反三
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blank#}1{#/blank#}、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blank#}2{#/blank#}。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blank#}3{#/blank#}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blank#}4{#/blank#}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 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实验反思】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①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

②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

③{#blank#}5{#/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