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

    ①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队员们在峰顶展开测量工作并掌握相关数据后,要计算出珠峰准确高程还需要科学家们的继续努力。对此,人们满怀期待。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测绘基础极为薄弱,珠峰高程数据长期被国外“测量权威”垄断。使用自主测绘的数据,既是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征服珠穆朗玛、测量珠峰高程,成为一个必须要完成的重大课题。

    ③1975年,国测一大队的同志与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我国测绘工作者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方法,经过严密计算,获得了珠峰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程。一代又一代人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从失败到成功、从一次突破到不断超越,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把中国的印记刻在了珠峰之巅,成为人类征服险阻、探索未知的生动诠释。

    ④珠峰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冰缝密布、时有狂风雪崩,在海拔6500米的雪线以上,连人的大脑反应都会变得迟钝。为何一代代中国测绘人敢于勇攀高峰?这是因为成立于1954年的国测一大队,用生命铸就了测绘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劲头,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精神高度。

    ⑤唯有攀登,才能向上。而每一次攀登,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甚至会有牺牲。在国测一大队成立以来的66年里,有数十名队员在野外作业时献出宝贵生命。从珠峰高程测量到南极重力测量,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到西部无人区测图,从海岛(礁)测绘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严酷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没有阻挡测绘人的前进脚步。国测一大队队长就曾说过,“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

    ⑥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攀登精神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社会主义就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我们不仅需要这份坚持、这份气魄,更要以攀登者的姿态创造下一个奇迹。

    ⑦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中国测绘人、攀登者们,用智慧、汗水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铭记。登顶珠峰过程中迸发出的精神动力,必将激励我们迈向新的高度。

(谷业凯/文,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唯有攀登,才能向上”是这篇文章的观点。 B、文章由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开篇。吸引读者,引出论题,引发思考。 C、第④段描写珠峰恶劣的环境,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珠峰险峻的特点。 D、第⑤段“测量”“测图”“测绘”等词语,写出了测绘人工作范围之广,责任之重,贡献之大。
(2)、第③段“把中国的印记刻在了珠峰之巅”中“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结合全文说说第⑤段“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中“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4)、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①在自然界有一群具有“特异功能”的细菌,它们以“吃”金属为生。首先发现的是一些“吃”铜的细菌。在20世纪初,一件奇特的事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美国和墨西哥已开采完并被水淹没的旧铜矿中,发现了大量的铜!这些铜不像是有人放进去的,那么,它来自何处呢?科学家们猜想,可能是废矿渣中残留的铜,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跑”了出来。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将铜从旧矿渣中“请”出来的是一类对铜有着特别喜好的嗜金属细菌。这些细菌以铜为食,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繁殖,同时促使铜从含铜的硫化物中游离出来,富集到一起,使废矿“死而复生”。

    ②以上发现可帮了冶金业的大忙。科学家们认为,有着“铁齿铜牙”的细菌,可以帮助人们采矿和提炼金属,并解决了人们多年来未解决的矿渣再提炼的难题。把含有金属的矿石或废渣浸泡在含有嗜金属细菌的水中,就可以达到提炼金属的目的,由于细菌在探测、采集、提炼金属方面特殊的功效,促进了一种新兴冶金工业——生物冶金业的发展。

    ③首先,可用细菌来“寻金”。某些芽孢杆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对黄金有特殊的“敏感性”,它们可以嗅出黄金的气味。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这类细菌的分布、增殖数量、与黄金发生的特殊颜色变化等,作为探测黄金矿的依据。人们甚至做成微生物探针,带到野外去用来标示黄金的潜在储量。

    ④其次,就是利用细菌来“吃”黄金了。黄金是一种十分贵重的金属,虽然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但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金矿产含量非常低。用化学的方法来提炼黄金,成本很高,大量金矿石只能提炼出极少的黄金。然而,栖息于自然界中的嗜金属细菌具有采金和炼金的本领,这些细菌们披挂上阵,利用小巧的身躯随水钻进岩石和矿渣的每一个微小缝隙中,将分散的黄金金属微粒聚集起来,形成天然的黄金矿床。人们就可以从细菌液浸提取物中收集到纯度比较高的金子。

    ⑤细菌这种“吃”金属的“特异功能”,不仅为冶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且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全球大量的核废料正在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清洁这些有毒废料的常规办法通常非常昂贵,而且效果不佳。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核废料对环境的破坏。德国科学家发现了能够在核废料中生存的球形芽孢菌,它们能够清除核废弃场中的有毒金属。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胡适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乙)邹韬奋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拿什么奉献给你

周珂银

       女儿实在是个随意的孩子,有时候真不知拿她如何是好,因为过分随意就显得不够上进,在班上三条杠、二条杠的职位自然与她无缘,一条杠的小队长标志勉强还可以挂挂。单就这一条杠杠于她也是极其不稳定的,儿女的学习成绩向来是“脚高脚低”,常常弄得我心惊肉跳,伤透脑筋。这小队长的标志也像她的成绩一般忽上忽下,跌宕起伏,忽而听她高调:做小队长啦,忽而又看见其标志悄然褪下,有一次我忍不住问道:这“上上下下”有何标准?她回答是:现在实行干部轮流制,“脚高”的时候就上,“脚低”的时候就下。一副久经沙场见多不怪的模样。

       我很为女儿这种随随便便的处事态度感到忧虑,苦口婆心试图唤起她做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有一次我讲得口干舌燥,小姑娘却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妈,你有时不也说过做人不必强求,自己要顺其自然吗?我一时语塞,胸闷不已,不知又该如何再纠正她的“曲解”。

       与朋友小A聊起孩子,我总是讪讪的,面有愧色,谁都知道小A有一个出色的女儿,那绝对是宝塔尖尖上的人才,拥有这样的孩子实在是做父母的骄傲。岂料有一次小A与我谈起她的女儿,其忧虑程度似乎与我不相上下。她说:这孩子太顶真,什么事都要争第一,考试成绩偶尔落后一丁点,神经便会紧张得不得了,惟恐别人超过她,她累我们也跟着累。我真担心“弦”上得太紧,孩子的心力难以承受,还不如像你这孩子那样轻松随意些好。此言一出,我疑心小A是否故意在我面前做作,但从她忧虑的眼神中,我能感应到一个母亲对孩子那种既心疼又无奈的心情。

       朋友小B带着女儿从加拿大回沪探亲,那是一个皮肤黝黑,野味十足的女孩,与我那白皙纤弱的女儿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许是我女儿的欠缺正是她女儿的优点,因此,我尤其欣赏那女孩健康明朗的形象,但小B却总在我面前抱怨女儿没有女孩味,太男儿气,她一直希望女儿能再“淑女”一点。凑巧两个女孩年龄一般大,兴趣爱好又颇投缘,这边厢我们还有家长里短,那边厢她们已相约一起逛街。于是小B就横竖关照女儿:上海马路太乱,不要冲头冲脑云云,近乎于唠叨。我也在喋喋不休地叮咛着女儿,两个女孩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尔后相视一笑,挂着一副不屑的神情,“抛”下她们的母亲,自顾走了。据说:“十三岁是一个最敏感最具叛逆的年龄段。确实,从她们嘲笑的眼神和敷衍我们的态度都足以说明。

       孩提的时候是啥滋味,成人已经朦胧。为什么满腔热情总会被他(她)们化为一缕清烟?伤心之余,不得不平心而思,毕竟孩子不是大人手中的橡皮泥,或方或圆任由你来拿捏,如果是一株树苗,那么在培育过程中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也是极有讲究的。过了,会烂芽儿,疏忽了,又会枯萎,更不消说是一个孩子,如何恰如其分,没有育儿宝典。于是父母的只是一味地给予,无私地奉献。偏偏孩儿们还不领情,哪来那么多的东东,消受不了,爷娘也糊涂了,想想苏芮在《奉献》一曲中唱道:“蓝天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操场。”唱得明明白白,但末了一句,女歌手也得摊开双手,仰天发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亦是茫然。

       啊哟哟,还真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摘自《文汇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味道

王妍

    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的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一阵一阵向我袭来。顷刻间,我仿佛置身于田野,到处是瓜果飘香,蝴蝶飞舞。

    我开始怀念起了在故乡的日子。

    房头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唱响清晨第一支悦耳动听的歌。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窗外的晨雾已悄悄捎来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

    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开始做早饭。虽然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使用方便快捷的电饭煲了,可奶奶依然喜欢用传统方法——甑子蒸。奶奶说,甑子蒸出来的饭吃着才有米饭的清香和甘甜,让人回味无穷,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这时,厨房里总是氤氲着白米饭的醇香。

    院里的空地都被奶奶利用起来,不用出大门就能吃到新鲜蔬菜。韭菜、小白菜、豌豆尖、葱、辣椒,没有施过化肥,靠肥沃的土壤和纯净的雨水自然生长。想吃什么,到院里摘,清水一洗,锅中一炒,加了作料,便是美味佳肴。

    饭菜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吃过早饭,我拿着水瓢,跟随奶奶到离家不远的菜地里浇水、拔草,既能与可爱的瓜果蔬菜亲密接触,又能尽情挥洒勤劳的汗水。渴了,就喝田边甘醇的溪水;累了,田埂上一坐,迎接你的是怡人的稻花清香。你只需闭上眼睛,便能与这山水融为一体。

    午后,搬个凳子到柿子树下乘凉,听奶奶讲我小时候的趣事。院墙边,老母鸡带着小鸡在嬉戏,小白狗耷拉着脑袋依偎在奶奶脚旁。热流暗涌,树影婆娑,恍惚间,我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笑得一脸灿烂的我陶醉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里。空气中漂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亦一如我的童年。

    当夜幕降临,蟋蟀、田蛙纷纷唱起歌来,附和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连月亮的心也被搅乱了,月牙儿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大半个脸,照得村庄更加明亮。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坠入梦乡时,各种植物在白天吸收养分,夜里就加速生长,空气里满是草木汁液散发的鲜美味道。

    每当面对结实的钢筋水泥房,吵闹的街道,来往穿梭的车辆,看不见繁星点点的天空,呼吸不到周围陌生的空气,我就越发怀念起故乡生活的日日夜夜,故乡的土地,故乡的老房子,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夜空和故乡的清新空气。

    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有爱,有家的味道。故乡才是我魂牵梦绕的真正家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江南系列之六:江南葛

陈志红

    ①葛是江南的绿仙子,丛丛青碧团团绿,透着丝丝清凉意。

    ②风柔雨润的江南,绿是一幅写意画,挥毫泼墨间,绿光闪亮。这粗线条的绿,不经意间给画打了底子,是序曲,是前戏,仿佛非要衬出个耀眼的惊奇来不可。果然,江南葛横空跃世,方有绿界浓墨重彩的这一笔。

    ③江南葛是绿的传奇。细嫩的一茎,破土而出,是不断变长的神奇绿绳,像初醒的孩子,伸胳膊蹬腿,在温润的风中舒展筋骨,快乐成长。触须灵巧,伸向四面八方,留下点点绿痕。看似娇柔,攀援起来却结实有力,走远攀高,行动干净利索。春风为号角,春雨当军令,一夜风雨轻,晓来新葛灿然绿,满山满坡爬遍,沿街绕屋缠满,哪怕缝隙再小,一个猛子扎过去,燃起一线绿火,訇然有声。

    ④江南葛闪着奇异的光,飘然四溢。地瓜型的三片叶,一主二卫呈品字列,婷婷而立,挺挺而长,多而不乱,密而有序,严明如军纪。藤缠藤,叶挤叶,点点碧绿连成线,合成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块硕大而软实的翠毯;树吊藤,藤绕枝,像蛟龙腾绿海,波涛阵阵,起伏有致。

    ⑤葛名的由来,有一个汩汩冒清凉的动人传说。话说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领一众弟子云游四方,找寻修道炼丹,以期长生不老。这天,他们来到茅山,坐而论道,支锅炼丹。紫烟漫漫,毒气飘散,弟子们有了中毒迹象。葛洪不畏劳神费力,访民探山,终于在山坡上发现这种野藤,他把青藤根切片挤浆,煮熟成糊后,给中毒的弟子喝。糊糊喝下,一股奇异的清凉驱散体内的燥热,弟子很快就痊愈了。

    ⑥野青藤清凉解毒的消息被人们传开了。这本是无名的野生一物,因葛洪的发现而身价陡增。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给它取了个名字——葛。

    ⑦清凉江南葛,处处是珍宝。入秋风凉,江南葛藤枯叶落,葛兴又葛谢,正是江南人收获的好时节。葛茎采来编篮做绳,葛纤维织布,做成衣帽鞋袜。自古葛衣属珍品,《韩非子•五蠹》云:“冬日麑裘,夏日葛衣。”纯天然的质地,清清爽爽,凉适舒心。

    ⑧最妙在葛粉。隐于地下的葛根,被勤劳的人们挖了出来,洗净晒干,研磨成粉,是清凉下火的良品。现代人富贵病不少,葛粉不仅具有传统的清火排毒功效,对降胆固醇,抑制“三高”,预防老年痴呆,减肥,美容等均有保健疗效。鉴于此,人们将它与人参相提并论,所谓“北参南葛”是也。

    ⑨葛非江南独有,辽宁、山东、甘肃、陕西、河南和河北等北方也有分布,属绿火般的江南葛最负盛名。江南葛像江南女子一样温婉妩媚,灿然于外,慧然于中 , 由表及里,清雅无边。江南人爱葛,所以种葛,采葛,吃葛,穿葛,清凉有致,与葛共度美好,和葛一起走向日子的深远处。披清凉于周身,行走舒适更健;化清凉在嘴边,说话轻柔也甜。

    ⑩恋恋清凉江南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