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综合探究: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三: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因“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
(3)、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
(4)、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5)、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举一反三

多角度地研究辛亥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史料研习

在 1905 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角度二   理论研究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2)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角度三   问题探讨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他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戊戌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3)归纳角度三中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