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二下13《画杨桃》一课一练

小阅读

聪明的华佗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学徒.

  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正在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谁也不肯让谁。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这样,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

  蔡医生看了,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1)、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是
(2)、找出华佗心里想法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的孩子。

A. 听老师话          B.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华佗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呢?请你做判断对错。

①他用青草引诱两只羊分开了。

②他把两只羊杀掉了。

(4)、华佗的故事还有很多,你熟知哪个呢?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吧。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___1_____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__2___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_3__香浓味鲜,美味可口,__4_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 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阅读训练。

长白山,与你相约那一秋的天池

胡雪漫

    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之巅。远跳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千米,水面海拔高达2150米,面积9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青铅一样的色泽,使得天池犹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湖周峭壁百丈,晴朗时,峰影云朵倒映万顷碧池之中,天水相连、(   )。大部分是湛蓝,少许泛着黄绿。天池水面偶尔有大风拂起的微波,煽动着一圈圈激情的涟,像绿色绒布上充满着巧克力般丝滑质感的纹理,如梦如幻,浮浮动在碧泉湖幽灵静谧的世界里。

    长白山天池的美是独特的,它神奇壮美、绚丽多姿。怀着(   )之情,从天池

    而下,大片的原始森林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呈深绿色,而有阳光的地方呈浅黄色。眼前的视野是那样苍茫,像一个老人长满老茧的手,保护着这绝美的缥缈仙境。我不禁在想,倘若是赶上春天来,春风乍暖,山下万树含烟,百花齐放,山顶却依然白雪皑皑,天池必将宛如一位(   )、粉腮凝眉的仙女,(   )在茫茫白雪中。

    那一夜   思绪只在天池荡漾   天池   生来就是天外圣物   如修炼千年的神秘精灵   被大自然深情相拥   一池震撼心灵的生命之水   豁然洞穿了我稚嫩天真的灵魂   倏地,在幽蓝静谧的天池上优雅起舞……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霾”藏危机

潘 婧

①自然界存在许许多多的微粒,比如花粉、细沙,它们的直径在10~100微米,我们称之为PM 10~PM 100。这些颗粒物进入空气后,有的会迅速沉淀下来,有的聚集成更大的颗粒物。不过不必担心,人体已经进化出阻止较大颗粒进入肺部和血液的机制。

②人体中有好几道“防线”,当异物刺激鼻腔时,我们本能地打喷嚏将异物排出,同时鼻腔内膜支气管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能捕获 PM10以及不能随喷嚏排出的更大颗粒,上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层有一层纤毛细胞,可以在24~48小时内将黏液沿着呼吸道不断扫向口腔。黏液中的颗粒物随着我们的吞咽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的第一道屏障是胃酸,它能让许多物质的毒素失活。若毒素成功熬过胃酸,它们将会进入肠道。肠道的屏障由许多层膜构成,它们会阻挡毒素进入血液。最终这些有毒颗粒物的宿命是混入粪便,然后被排出体外,结束人体旅行。//

③研究表明,相较于PM2.5~PM 10微粒而言,环境中的 PM2.5 和更小的微粒可在空气中悬浮更长的时间。当PM2.5来袭,气管、支气管等防线全部被攻破,因为它们只能抵御比PM2.5大的颗粒攻击。

④英国科学家把一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文章称:雾霾等空气污染不仅会损伤我们的肺,还会损害大脑。那么PM2.5微粒是怎么进入大脑的呢?PM2.5可以有效抵挡鼻腔黏液的捕获,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最终抵达肺泡。肺泡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肺泡内部裹着肥皂泡状的液体,可以捕获并分解颗粒物。肺的深处没有像消化道那样的纤毛和黏液来阻挡颗粒物,肺的深处除了一层薄薄的肺泡壁,就是血管壁,颗粒物到了这里便可随心所欲游走。于是颗粒物中隐藏的毒素便穿过肺泡壁以及毛细血管壁,最终进入血液,然后血液会带着毒素进入人体的其他器官。

⑤它还可以通过呼吸道直达我们的大脑。人在呼吸时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鼻腔,鼻神经后面负责嗅觉的区域直接暴露在微粒中,一些微粒会被神经细胞吸入,然后通过轴突进入大脑。//

⑥当人类长期暴露于被污染的空气中,大脑的反应速度会变慢或将永久受损,人不但会变傻,还会感到孤独、抑郁,甚至提前痴呆。雾霾中的金属纳米粒子并非人体所需,它来源于高温下熔化的金属、燃料燃烧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些粒子会“推波助澜”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生。长期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的青少年,通过鼻腔将金属纳米粒子吸入,这些金属纳米粒子通过呼吸道进入大脑,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伤害。//(选自《科学大众》,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