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f

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请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无明显现象.由此说明该样品中不含有

(2)、对该样品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a(OH)2   猜想②Ca(OH)2和 CaCO3的混合物  猜想③

以下是某同学对猜想②进行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说明固体中含有Ca(OH)2



,说明固体中含有CaCO3

举一反三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完成了木炭和氧化铜实验后,对试管内的已部分变红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大家对固体成分进行了猜想:

猜想Ⅰ:铜和炭粉;

猜想Ⅱ:铜和氧化铜;

猜想Ⅲ:铜、氧化铜、炭粉。

探究一:固体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1)固体粉末部分溶解,溶波变蓝,证明固体中存在{#blank#}1{#/blank#},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2{#/blank#}。
(2)试管内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充分灼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明猜想{#blank#}3{#/blank#}成立

探究二:固体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

如图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A中装入锌粒和稀硫酸,取固体粉末20.0g数入如图所示的硬质玻璃管中,打开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在球形干燥管出口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其它装置中试剂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B的作用是{#blank#}4{#/blank#}
(2)实验前先打开分波漏斗滴入稀硫酸,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blank#}5{#/blank#}
(3)某同学用以上气体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生成,且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仅为金属,并测得以下几组数据:

反应前完全反应后
D装置的质量为180.2gD装置的质量为183.8g
E装置的质量为160.0gE装置的质量为164.4g


则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是{#blank#}6{#/blank#}。

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blank#}1{#/blank#}。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blank#}2{#/blank#}(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blank#}3{#/blank#}。

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

(3)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blank#}4{#/blank#}。

【设计实验】

(4)该小组仍然用如上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blank#}5{#/blank#}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轻微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5)该小组发现通电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请试着写出在水中加入氯化钠时通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blank#}6{#/blank#};

【反思与评价】

(6)用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blank#}7{#/blank#}(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原因是{#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